陆丰八景
陆丰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历史上有陆丰八景。图岭斜晖、洛洲芳草、龙山烟树、仙桥夜月、乌坎归帆、法岫停云、碣台观海、甲子吞潮。由于时光的流逝,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八景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依然存在,有的依稀可辨,有的面目全非。
图岭斜晖
图岭即河图岭,位于陆丰市区(东海镇)北郊,岭下螺河环绕,岭上石壁巍峨,每当夕阳西下,踏崖登临,放眼浮石翠岫,一派落日斜晖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古人曾在石壁上镌刻“夕阳西卧”四个大字,并设曲水流觞台,吟风弄月。放兰亭之古韵。现在石刻及流觞台已废,但斜晖犹在。乃不失为一佳景。
洛州芳草
洛洲即洛洲埔,位于陆丰市区(东海镇)西郊。每当春雨过后,洛洲埔便披上玲珑翠绿的地毯,如丝如茵。一簇簇红的、黄的、白的小花点缀其间,散发着清纯的幽香。引来采蜜的蜂蝶,引来逐吃的鸟群,引来寻芳拾翠的人儿……。洛洲芳草是陆丰人对绿色生命的祈望,是对春天希冀的情感流露。然时代在前进,取代“洛洲芳草”的,是那遍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龙山烟树
龙山旧名金龙山,位于陆丰市区(东海镇)中心。我的高中母校就坐落于此,山上古榕修竹,林茂花香,文阁书院,烟霞掩映。数百年间,琅琅书声,造就了多少士子贤才;婆娑松风,又树起了多少砥柱栋梁。诚然,“龙山烟树”只不过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托词罢了。今天,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的龙山书院早已易名龙山中学,依然那样树人树木。更多的教学楼和教学设施的建设为“龙山烟树”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意境。
仙桥夜月
仙桥即迎仙桥,位于陆丰市区(东海镇)东河上,连接新旧圩之桥梁。月夜下,仙桥飞渡,河水悠悠,浮光耀金,令无数游子留恋遐思……。据史载:迎仙桥始建于宋宝佑年间,取迎仙纳福之意故名。历代多次修建,1990年重建为三孔石拱桥。随着陆城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迎仙桥周边成了东海镇的贸易中心,仙桥仍在,夜月犹存,熙攘的人群和林立的商铺给夜色增添了几分美感。
乌坎归帆
乌坎即乌坎港,位于东海镇乌坎管区。一泓港湾,风平浪静,满载着收获归帆的渔船,桅樯罗列,画桨穿梭。渔火点点,船炊袅袅,港市一片繁忙。构成好一幅渔舟晚唱图。据史载,清康熙年间,乌坎港设为总口,是当时陆丰海上对外贸易的关口。今天,乌坎港新的港口码头已建成并对外通航。乌坎归帆的景观将更加灿烂辉煌。
法岫停云
法岫为古时法岫山,又称法留山,位于陆丰市潭西镇广汕公路北侧。法留山蜿蜒起伏,山势磅礴。常年松林积翠,瑞霭祥云,梵境空明。山顶有天然岩屋数丈,唐代元和年间,大颠法师于此修炼,成道后隐灵山。后人取僧去法留之意,“法留山”、“大颠岩”故此得名。宋时邑人曾在此建书院及灯光寺。数年前东海镇新城集团公司继故人遗愿建法留学校,后被龙山中学收购成为龙山中学法留校区,为旧时景观增辉生色。
碣台观海
位于碣石镇玄武山,旧时在玄武山上有三台石,称为碣台。登台远眺,南海波涛万顷,风帆叶叶,半岛烟霞。田尾神山,潮落龙宫现,雾开唇楼散。碣石观海,如临蓬莱。历代文人骚客无不为之即兴抒怀。玄武三台石,明代时设祈雨龙坛于此,文革时与福星塔一同被毁。改革开放以后,重建了福星塔。游人登塔远眺,碣台观海景色尽现。犹过之而无不及。
甲石吞潮
甲子旧时称甲子门,因其港口有六十块浪蚀奇石,傲然挺立,又与干支六十甲子相符。甲子由此得名。待渡山下,瀛江岸边,惊涛拍岸,六十甲子栏,笑迎卷起千堆雪。这里依山傍水,潮涨期到,海水如千军万马涌入甲子港,气势不凡,场面壮观。登楼远眺,海天一色,归帆返照,景色迷人。
附:八景诗
图 岭 斜 晖
望远余清兴 夕阳山更佳
烟开浮翠蚰 林净透红崖
过涧鸦争树 沿坡犊曳柴
亦知高卧好 端石寄幽怀
洛 洲 芳 草
细草铺柔绿 芳洲媚早春
著花如布锦 衬席更成茵
雅称纫香佩 遥怜拾翠人
忘机来白鹭 点缀自清新
龙 山 烟 树
树人兼树木 遗荫已千章
岫桂凝香远 坡松引韵长
蛟龙看欲起 云雾暂教藏
寄语今宗匠 储材有栋梁
仙 桥 夜 月
踏月长桥夜 空明豁远眸
虹光遥近郭 珠彩落前空
风漾层冰合 烟融匹练浮
清心同皓魄 相与印中逢
乌 坎 归 帆
海滋暮烟平 收帆夕照明
牙樯依岸列 画浆匝汀横
蛋市争赢蛤 渔炊绕杜蘅
墩前新月出 舟子看潮生
法 岫 停 云
石室楼云处 氤氲绕翠岑
萝间茶灶隐 松际鹤巢深
玉叶披仙掌 昙花写梵心
还将台阁气 林外契华簪
碣 台 观 海
凭高俯巨壑 激滟欲浮空
烟岛朱栏外 神山翠霭中
荡云封蜃穴 浴日晃鲛官
舶贾帆樯远 波平任好风
甲 子 吞 潮
磷磷潮际石 磊砢合支千
引胜罗青屿 含虚漱碧漓
花光吹浪冷 星影漾波寒
不尽临流兴 持竿忆钓磻
(文章及图片整理自网络及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仅为家乡建设,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