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家乡区县: 清远市清城区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清远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公办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有“珠江三角洲后花园”之称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清远市。清远市毗邻广州国际机场,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纵贯南北,距广州市中心仅60公里,武广高铁在市区设立清远站,交通便捷。
        近年来,学院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重点专业及重点专业群为龙头,建立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实训基地共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与建设、推进“双证书”教育、开展“订单式”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抓手的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工作,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建设,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多万元,其中护理实训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并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加强质量管理,2008年5月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类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学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服务地方的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并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单位的紧密联系,已建立15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稳步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在全院范围内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管理体系,学生在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屡获殊荣。创新创业教育已纳入部分专业必修课程,并将在全院铺开。通过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学院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探索改革中不断进步,虽然国外有先进的成功经验可借鉴,但是没有一条可照搬照抄的路子,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种种偏差在做所难免。我院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转变工作,三次较为集中的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到学院逐步从中专向大专、普教向职教转变。
        2004年4月,学院组织了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的大讨论,历时42天,全院分为21个学习讨论组,有1400余人次参加学习讨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我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周济部长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关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讲话》。分组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把握过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遇,扩大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我院发展的新路子;中专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何不同,如何在人才培养上推进我院从中专到大专、从普通人才培养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等。全院教职工进言献策200余条,撰写文章120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为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推进院系整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2006年下半年,学院正式启动了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2008年7月接受评估。在此期间,两次大讨论、大学习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学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实质性地提高了我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形成了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亮点和特色,为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5月,在迎评冲刺的关键时刻,学院决定在全院深入开展学习高职教育思想和贯彻学院办学理念和定位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学习活动分三阶段进行,以各中层部门为单位,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开展交流活动。活动结束时,每人完成一篇学习心得或论文,各二级教学单位撰写有关示范性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论文3-5篇。2008年初,学院利用教育部启用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机会,争取到使用新方案进行评估。2008年2月,学院决定在全院开展“学习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活动,并与当时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活动历时4个月,分学习讨论、专题研讨和整改、总结交流三个阶段进行,并结集出版了《解放思想 破解难题 工学结合 切实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论文集,共收集全院教职工撰写的优秀论文59篇。
         评估过后,根据评估专家的意见,学院实施了评估整改,加强高职教育理念和规律的学习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从“压缩本科模式”向“高职模式”转变被列为评估整改的一项内容。具体措施是启动了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和项目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师职教能力。为顺利开展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学院邀请我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作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专项培训。截至目前,全院已有30多名教师通过测评,测评工作正在分批次进行中,今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全部专业课教师的测评工作。与此同时,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按照职业活动导向、能力目标、项目载体、任务训练、学生主体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转变教师的职教理念,让教师真真正正按职业教育的规律施教,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信息科技系、旅游与家政管理系、 食品药品系、艺术系、中专部、思政课教学部。

     2011年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1、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面积由现有4043平方米 扩建为8000平方米。建成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开放式护理实训基地。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满足我校及清远市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和乡村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还可为护理技术相关的服务行业如家政服务等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承办各类与护理相关的竞赛、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研讨。
2、基本思路
(1)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校企合作,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现有条件统筹规划、合理部署,以高职护理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为核心, 建成一个面向护理专业,兼顾医学相关专业及社会培训的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和效益;对社会开放,使之成为高技能卫生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场地、校企合作的载体、工学结合的平台。突出社会效益,使实训基地建设与相关专业建设相适应,在保证在校学生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的技能训练同时,承担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
(2)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一是加强实训室建设。对原有的实训室布局进行合理化改造,同时增加现代护理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建设;二是增加实训设备。计划在原医疗护理类设备基础上,再投入包括学院自筹资金在内的450万元,建立完善的护理实训基地,以满足高水平的护理技能的实训要求;三是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利用优越的实验条件吸引高学历、高水平人才进入实训基地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四是扩展服务对象,逐渐由本校学生扩展到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医疗事业单位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3、主要举措
(1)改建医学基础实训室。将原有的生理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整合改建为医学机能实训室。
(2)扩建医学解剖实训室。包括设备购置、解剖标本添置等。
(3)扩建和完善护理技能培训中心,拓展护理实训模块达到资源共享。添置与医疗单位护理操作相适应的实训设备,扩建实训场地。
(4)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师资培养经费的投入;引进高素质、高技能、高职称的护理专业带头人;选拔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进修、专业顶岗实践;聘请医疗及卫生保健单位高水平护理专业人员,承担实训实践教学任务。
4、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负责项目实施。
(2)制度保障。制定管理细则和规章制度,规范设备器材的保管、维护、采购及发放,保证基地建设与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资金保障。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按照要求足额投入,杜绝浪费,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LAN(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