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明天会更好!

家乡区县: 临沂市临沭县

"第一次到临沂的人会说,临沂要比原来想象的美十几倍、几十倍;如果是一年来过几次临沂的,则会惊喜于临沂神话般的崛起;如果是老太太在家几天没出门,出门'哎!怎么又变了!'"这是一个老临沂人的真实告白。"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柔美的《沂蒙山小调》在耳股回荡。 美丽临沂!那个上世纪九十年代还与贫困地区联系在一起的临沂,与面前这个现代的临沂,是完全不同的两幅图景。 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对临沂的美有独到的解读:"临沂的美是多重涵义的美。其实临沂过去就很美,写于战争年代的《沂蒙山小调》,写的就是沂蒙的美。但过去的美是一种缺憾的美。尤其是外在的环境美上,早些年被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快的城市超过了。"2002年底,连承敏书记从威海调到临沂工作,当时威海已经享有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最适宜居住城市的美名。威海的同志安慰他说:"那是老区,和威海比还不太像城市,不要上火,要慢慢来"。话虽然偏颇,但道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临沂的街容市貌确实不如人家。 细想想,临沂的自然禀赋很好,城水相依,仅中心城区就有8条河穿城而过。 临沂的决策者以"大水城"建设为核心,打造生态之美构建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建设战略,构建"城中有水、水在城中、城水相依、和谐共处"的独特城市风貌。 "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拦河造出48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沿河建设长达330公里的滨河景观大道;同步配套建设了36处滨河公园和百里文化健身长廊,成为独具湿地特色的水岸休闲风景带。2006年,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流把城市的空间拉开了,宽阔感一下子出来了,城市敞亮了、大气了,水造就了包容开放现代临沂的独特魅力。临沂老百姓恍然在一夜之间发现临沂变样了! 滨河大道成了城市的大客厅,南来北往的客商乐意沿着大道走走,领略城市特有的韵味;居家生活的人们喜欢在上下班前后,在球场上度过愉快时光。 记者漫步滨河大道间,迎面碰上正在晨练的市民李利民,他乐呵呵告诉记者:"家里来了客人,保准领着往滨河走一圈,那个自豪劲,甭提了。" "另外,城市的美除了外在的美还有内在的美,那是精神的美、心灵的美。沂蒙人民的精神和心灵是非常美的,但也有缺憾:就是自谦、自卑的心态多了些;自信、自豪的心态少了些。"连承敏书记说道:"临沂的精神风貌,是每个临沂人构成的,要把临沂人的信心鼓起来。"2003年,初到临沂任市长的连承敏在一次领导干部会议的讲话提到:用六七年的时间把临沂的城市环境打造成胶东现在的模样。"当时许多人都说做不到。有个去威海开会的干部一回来就找我说,市长咱差太远20年也不行。"而今,还是这个干部,你要是说不行,他反过来跟你讲:"咋不行,咱临沂不比威海差。"城市的道路是城市的动脉。与滨河大道同步进行的,还有城市23条路的全面改造,就像治理河流一样,一个领导包一条路。有的干部心事重重地向政府建议,"应该一年修一条或两条路"。连承敏回答说:"就算一年修3条也得7年,我们不能等。" 同样的,领衔修路的干部们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临沂的每个市民看到了宽阔的道路和亮堂的灯火。其实变宽的还有干部的视野,点亮的还有人们的信心。 而一场场"创城"战役,把临沂人的信心度、骄傲感、美誉度提升到了"国"字号上,把临沂市外在的环境美与内在精神的美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天人们赞叹的临沂美。 2004年以来,"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和" 中国地热城"等"国字号"名城相继花落临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已通过考核。2008年中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中,临沂位居第五位。城市面貌美了,人的精神风貌更美了。"过去,没有争上贫困县的帽子,就觉得吃了多大的亏。而今,琢磨着奔哪个国家级的或省级的'最'目标拼!这几年我最欣慰的是大家的自信心、自豪感起来了,激情起来了。激情就是生产力。"正如连承敏书记说的:"临沂今天的变化大,而明天的希望更大。"

【这座美丽的城市,处处体现着和谐之美进取之美。从核心领导班子的"和为贵"到临沂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团结奋进。正如一个临沂老干部说的,这样团结的局面,不仅是一个班子的进取,而是临沂1000万人的进取。】

沂蒙老区何以如此迅速地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美的城市之一?

连承敏书记深情地说:"老区有一种精神--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在新时期,化为一种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的拼搏精神。这种拼搏进取精神成为临沂人的精神特质,这种进取之美是临沂最核心的美。"而团结、和谐是进取的基础。

"和为贵,业为先,学为乐,民为本,安为福。" 这是连承敏2007年就任临沂市委书记第一次常委会讲的话。其中 " '和为贵',就是要大家和睦共事,每个成员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和谐。"而对于工作,他讲了一句话:"发展发展还是发展。别人走一步,我们就要走两步,只有超前一步,临沂才能圆大市梦、强市梦。"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

记者来到临沂市展览馆,临沂的远景铺陈在眼前。"以河为轴、跨河东进,一河五片、组团发展"的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的确立,拉开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框架。

北城新区,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临沂城北三河交汇处。"你看多漂亮呀。咱老百姓知道咱临沂的大动作,还能提意见,这样建出来的城市我们能不爱吗?"领着朋友来参观的市民王建军喜不自禁地与记者交流。这个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场馆免费向全体市民开放,凡是重要的市政规划草案,除电视、报纸、政府网站公布外,都会在市展览馆设展,直面市民,听取市民意见。

由于市里的"大动作"都充分征求市民意见,52平方公里的北城新区建设扎实推进,平日老大难的拆迁工作也变得格外的顺利。现在, 33个村庄拆迁合并为8大社区,5万居民告别昔日低矮的棚户区,住上了现代舒适的高楼,实现了由"农民"变"市民"的梦想,一个可容纳30万人口的现代化标志新区显露雏形。沿河两岸的土地收益大幅增值,全国共有100多家房地产公司在临沂进行商业开发建设。无论是投资办企业,还是搞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都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按市场化运作来完成的。"一期工程,先期开发23平方公里,五年建设,两年的收尾,这就是我要完成的工作。"原临沂市政协主席李桂祥领衔北城新区开发建设:"我从政的二十几年,这几年是干得最好,变得最快,最有成就感的几年。""新区建设要么书记脱一层皮,要么市长脱一层皮。实际则是人大政协的老干部脱了一层皮。他们全身心的干!"连书记满含感佩地说。

市委市政府的进取努力与事业激情是有感染力、传动力的。

临沂市规划局李凤兰局长对记者说:"同事们连夜奋战是常事,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平均每天有五六个项目申报,我们要5个工作日里给答复。怎么办?天天都在拼命干。"而这样的部门,还有建设局等直接相关的数十个局所。按规划,贯穿城市的几条河上要建100座桥,百桥百样,打造水城特有的桥文化,设计人员是绞尽脑汁。

在城市里要新建244座公厕,设计人员更是苦心孤诣,要把一座座公厕做成城市小品,设计人员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要让每座公厕在外观上成为镶嵌在城市中的一粒粒珍珠。"

把握城市景观、风貌,具体到一条河、一条街、一盏路灯,以特色来体现城市品位。 "滨河路改造时,我们城建、水利部门的领导每天要在那条路上走十多趟,指导施工队一点点干,现在每每看到老百姓在休闲广场唱歌跳舞,我比他们还快乐。这是我设计生涯中最有成就感最值得骄傲的几年--眼看着城市一天一个样蓝图变成现实。" 喜悦洋溢在李凤兰局长的脸上。言语间,建设局的建筑师、规划局的设计师们表达着对书记、市长的尊重与感谢:"想想看,我们的书记、市长的家都不在这里,而他们就像建设自己的家园一样尽心尽力,我们是在美化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园,再累也干得高兴!"临沂的发展不光鼓舞了临沂的干部,更重要的也鼓舞了临沂的老百姓。

有位在省里工作的老同志说,你要是心情不好,就到临沂城里看看大市场或到农村去检查工作,马上心情就好了。

城市就是要有城有市,临沂的商贸物流业非常发达。昔日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到现在的"买全国、卖全国",构筑了以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和兖石、胶新铁路为主的立体交通体系,临沂机场的航线可通达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这里有中国第二大商贸批发市场,日客流量30多万人次,年交易额500多亿元,商品交易辐射全国。赢得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美誉。"出了家门就是国际市场",是华盛江泉集团董事长王廷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该集团已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公司和办事处。

在临沂,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74%,税收占81.1%。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中国企业竞争力500强榜单中,临沂有5家企业上榜。境外上市企业17家,位居全省第一。

立晨、香江、澳龙、鲁信等物流巨头纷纷抢滩,国际机械大鳄沃尔沃等世界500强也接踵而至。统计显示,临沂每年到位外来资金达200多亿元,全市年物流总额超过5000亿元。

坤坤(2014-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