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pine

家乡区县: 遵义市遵义县

      今年,遵义县推广的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年终盘点传喜讯:5150亩节水覆膜稻田,在旱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755.1公斤,平均每亩增产78.6公斤,增产率11.6%,亩增收330.10元。

     作为黔中农业大县,遵义县在传统粮油生产上精彩不断。据了解,全县仅在水稻高产创建工程示范点产量就达每亩826.8公斤,较今年大面积单产增产400公斤,项目在灾年对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大灾之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6.8万吨,仍然增产0.85%。畜牧水产也得到较快发展,畜禽价格因灾上扬,该县抢抓机遇,增养补栏,实现畜牧产值31亿元,水产品产值3.7亿元,增长19.3%,基本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少减产、农民有增收目标。全年预计农业总产值64亿元、增加值37.1亿元,同比增长12.8%和10.5%;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增长18%以上。

      据了解,全县在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县委、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印发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切实将1号文件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县委、县政府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先后制发了《遵义县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遵义县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的意见》等文件。特别是结合现阶段农业发展现状,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生产水平,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问题,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并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顺应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新要求,催生了蔬菜、畜禽等质量、效益双丰收的优势产业和培育了一大批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新型经营主体,为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和人力优势。

     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县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配套设施和应用科技,进一步优化各类产业组合模式,探索种植类亩均产值和养殖类户均产值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产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嬗变,直接促进了家庭农场大量涌现。据了解,全县已有96户专业种养大户初具雏形,并有73户提出注册申请,年内有望完成登记注册40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县农业园区建设迈入新里程。按照“资金集合、项目集中、要素集聚、效益集显”的要求,突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园区洼地效应,全力加快水、电、路、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灌滴灌等配套装备设施,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多措并举保障园区建设和生产用地,现园区已流转土地万亩以上。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动优强企业、优质要素、优势资源向园区聚集,采取政府投入引、BT模式垫、商业银行贷、专业合作吸等方式,多方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全年完成园区招商引资18.3亿元,园区已投资达8.5亿元。

     县农牧局局长王健说,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着力在结构调整、主体培育、园区引领、科技支撑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努力探索山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为遵义农业经济发展加油!

诠释(2014-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