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伦,兴化市十大古镇之一。地处兴化市腹地,大周公路穿境而过,省级航道蚌蜒河、兴姜河在此交汇,距兴化城20公里,距宁靖盐高速公路戴南出口10公里,距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戴南物流园区12公里,距泰州港和泰州火车站25公里,距扬州泰州机场30公里。
1沈伦概况
沈伦,兴化市十大古镇之一。地处兴化市腹部,大周公路穿境而过,省级航道蚌蜒河、兴姜河在此交汇,距兴化城20公里,距宁靖盐高速公路戴南出口10公里,距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戴南物流园区12公里,距泰州港和泰州火车站25公里,距扬州泰州机场3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沈伦镇镇域面积49.5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招商引资、集镇建设、民生工程、项目上争、队伍建设”五大工作重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实现跳跃式发展,古老的沈伦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招商条件,初步形成铸造、橡塑、机械、服饰、木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越来越受到客商的青睐。
2历史沿革
沈伦镇是苏北里下河地区十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商贾云集。解放初,从镇中心祖师庙的断壁残垣中发现两块石碑,一块题为“清道光(1821)之年建”,一块是捐款人名单,上有“沈伦市”字样,由此可见,沈伦镇不但有数百年之久的历史,而且在很久以前确是市井繁荣,人烟稠密,成为方圆十几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北伐战争时,孙传芳兵败过境,使全镇十室九空;日伪时期,“和平军”一个中队驻扎沈伦,土圩造了两米高,还建了五个碉堡俯视全镇;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与顽军在该镇展开拉锯战;国民党的东台县第八区公所和共产党的溱潼县政府曾设在沈伦。直至1948年新沈伦才在解放军的炮声中诞生。1949年建立沈伦乡人民政府,1958年大跃进乡改为人民公社,1967年建立公社党委会,1972年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实现政、社分设恢复乡人民政府,设立经济联合委员会(后经联委撤销设立人民政府),2000年沈伦撤乡设镇。数百年一直以沈伦命名,沿袭至今。
3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
全镇总面积49.5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可耕地面积4.1万亩,人口2.9万人。沈伦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气侯,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1020毫米,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沟渠纵横,是全市重要的棉粮生产基地。
交通地理
沈伦地处兴化市腹地,大周公路穿境而过,省级航道蚌蜒河、兴姜河在此交汇,距兴化城20公里,距宁靖盐高速公路戴南出口10公里,距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戴南物流园区12公里,距泰州港和泰州火车站25公里,距扬州泰州机场30公里。
4经济建设与发展
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58亿元,同比增长20 %;完成财政总收入3220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32%;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600万元,同比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86元。发展速度位列全市第六名,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市第16位。全年共招引工业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近2.5亿元。在全市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 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先进乡镇、发展速度先进乡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年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初步建成“三横三纵”的路网框架。新建成的机械工业园区成功接受市四套班子领导的集中观摩。
5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镇园同建,着力加强集镇建设。加快了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沈北路、沈伦大道亮化、绿化工程,实现商品房开发面积20000平方米。加强农民建房规范管理,全镇村民建房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认真组织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积极引导居住零散村民到集镇安居。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校橡胶跑道、篮球场、多功能教学大楼等,高质量完成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建成了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进一步改善了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加大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有序推进村庄河道疏浚、户厕改造和一事一议道路财政奖补项目。集中开展了大周公路两侧土散坟清理,初步建成高标准“绿色通道”。
6富民工程实施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认真制定了三年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规划,重点实施了安塘、姜朱、沈南、关华复、薛鹏等5个村村庄环境整治,实现了全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安塘村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泰州市委、政协主要领导和兴化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以及省、市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成功接待了包括广东省住建厅在内的10多个专家组和考察团。着力改善“以圩造路”的通村公路现状,实施通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增设错车道34处,新建14个村级调头点。沈中部干线已经完成调研论证、人大决定、实地勘测、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成功创建教育现代化乡镇,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优质园评估验收。正常组织开展月度“广场文化”活动,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投入20万元,建成镇体育活动中心,成功举办首届机关运动会。
7相关报道
沈伦镇拉开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序幕
2011年6月16日,沈伦镇在薛鹏小学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图片展,由此拉 建党90周年活动
开了全镇一系列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此次图片展由镇党委宣传科、关工委、中心校具体负责实施,近期还将在全镇其他中小学、机关和市民广场巡回展览。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组织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镇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宣传、组织委员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相关单位负责人协调会,研究和落实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在七一期间将举办“展图片、唱红歌、拍沈伦、讲党史、开大会、宣誓词”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掀起全镇建党90周年庆祝热潮,进一步激发全镇爱党、爱国情怀,让全镇干部群众更好地投身到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为全镇更快地“融入戴南经济圈,挺进兴化二十强”争作贡献。
文明新风拂面来
走进沈伦镇姜朱村,村庄入口处一堵长6米、高3米的《三字经》仿明清建筑的屏风墙,与飞檐翘角的崇礼亭,便映入人们眼帘。村主街道上,18块汉白玉石镶嵌的“论语一条街”,村中心文化广场的崇儒园内一座高3米的汉白玉孔子石像,集大量近代生产与生活民俗、礼仪民俗、文化娱乐民俗、信仰民俗实物的民俗文化展厅……,4月28日下午,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全体与会人员无不感受到姜朱村用“国学”文化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
姜朱村曾经是全市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工作后进村、环境落后村,2009年以来,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着手村庄环境整治,新浇筑村庄巷道2000米,建设公厕7座、添置垃圾池(箱)18个,清理猪圈、粪坑350多处,村庄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治理,村民文明素质更是取得令人欣喜的变化。
行走在树木葱郁、清波荡漾的圩堤上,率队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立华感慨地说,姜朱村在环境整治中注入国学元素,着力打造仁礼之村,用国学文化引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此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樊荣村樊才林个人创办的“关情书苑”。姜朱村、樊荣村仅是沈伦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浓郁的文明创建之风已经吹遍全镇每个角落。
参观活动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在戴南镇集中开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