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灌口老街早期的灌口是闽南金三角的一个重要的贸易点。灌口街位于灌口的中部,也因此成为当时灌口一个主要的交易场所。它于明末清初开始发展起来,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继而发展成同安二十九大集市之一。东孚、后溪、长泰、杏林等地的人都到这里来做生意。在这儿,短短一百余米的街道汇集了各行各业、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同时,老街也是外地人进入灌口的必经之地,人来人往,自不必说,称得上是灌口的古驿道。
灌口街,也叫大街,它是顺山谷两边而建成的,上边是大街头,下边是大街尾。古时的灌口街宽一丈左右,与现在的草仔市、打棉街的宽度差不多。原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瓦房,中间有条大水沟直冲而下,做买卖得走两边土路,要到对面店面需要走木板过沟才能到达。当两旁店面的遮阳篷都搭起的时候,整条街相当阴暗。古灌口街于1930年左右开始拆建,与当时厦门拆开元街的时间差不多。拆建以后,街道两边建成骑楼样式,每间店面前都有一块空地,店面相连,店面前空地也相连,形成一条供行人行走和购物的走廊,十分方便,如同现在厦门的中山路。大水沟被一分为二,成为一边各一条的小水沟,中间铺上水泥路,面貌焕然一新。
灌口街店面厝民间称为“竹竿厝”,它是由一间店面向后一间店面一间一间地往后延伸,中间留有小天井,一般来说从厝后门出去又是一条街。假如我们从街道中部的店面往里走,穿过天井,再经过一间厝后就可以达打棉街或草仔市。
早些时期的灌口街不仅是周边地区重要的交易点,进出灌口的交通要道,还有这么几个特色:市场多、井多、隘门多。
市场多??大街头建有肉市,大街底建有菜市。不仅如此,灌口街两旁共有10条横巷连接各条小街,通往各个角落,可谓是“四通八达”。它们把灌口的各个交易点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以灌口街为中心的交易网络。让我们对这些交易场所一一作个了解:
打棉街,位于灌口街东南面,路面用条板石和蛋石铺砌,顺坡而建,有几级台阶,路面比较窄。东南面大部分是低矮的瓦房,西北面跟灌口街店面相连接。它比灌口街短,有横巷可以通往灌口街、前场街和猪仔市。据说明清时期灌口周边旱地广泛种植棉花,当时就有专门经营弹棉花生意的人集居在打棉街,他们租房子为人弹棉花并进行棉花交易。人们时常可以听见这儿传出的弹棉花声,这条街也因此取名叫“打棉街”。
草仔市,分为上草仔市、下草仔市,中段叫石埕。它位于灌口街的西北面,与三桥头、古渡相连接。路面也是用条板石铺成,同样顺坡而建,有几级台阶,路面也较窄。草仔街上留有一条排水沟,西北面大部分是低矮瓦房,东南面跟灌口街店面厝相连接,长度比打棉街长一些,而且有横巷可以通往凤山庙、什班公、周厝内、菜瓜巷、陈厝内、白水泉。据说这是当时人们做柴草生意的地方,“草仔市”因此而得名。草仔市中段的石埕,是用条板石铺砌而成的,它比草仔市街宽2-3倍。埕后有前后落并列大厝。
海仔市,顾名思义,它是以前灌口进行海产品交易的市场。市场宽阔,长约一百米,大概20-30米宽,两边都有店面。海仔市的历史比灌口街还早,是灌口最早的市场之一,也是沿海地区到灌口的必经之地。海仔市西北面与前场街、猪仔市连接,东南与马路尾相连。西北面部分路段较窄,中部两边有小巷与大井脚和马路尾连接。这里的路面铺砌的同样是条板石。
猪仔市,西面连接打棉街,东南连接前场街、海仔市,东北面靠寨仔内,北部有条巷通往灌口街头。它以前是猪仔交易的地方,这儿同海仔市一样也是灌口最早的交易市场之一。
井多——灌口街上的店面“间间有井”,更有趣的是有的两间店合用一口井,这井正好处在相邻两间店的墙的正下方,两边同时打水时就会传出叮叮当当的桶儿碰撞声。灌口还有四大井,即白水泉、豆腐井、大井脚和城隍井。
隘门多——由于当时灌口属于经济繁荣的地区,土匪常常袭击灌口,抢夺财物,为了保障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街道和小巷都设有隘门。街道上每条横巷都有一至两个隘门,街头街尾也有,这在街道史上是相当少见的。隘门每天早上8点开启,到了夜晚就关闭,用来防御土匪袭击。现在这些隘门都已经被拆除了,如果你仔细观察,在巷口处隐约还能找到当年拆除后留下的痕迹。
说到灌口的特产,大家可能不约而同地将答案指向“卤鸭”。然而真正历史悠久、具有灌口特色的小吃并不是卤鸭,而是街道上的“匙仔炸”(现在称为“蚵仔炸”)。当时灌口周围地区也有许多人炸“匙仔炸”,但灌口的“匙仔炸”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和口感独占鳌头。现有的灌口特产??卤鸭大概在解放后1958年左右才出现,接下来盐鸡、盐鸭、爆烤鸭等也陆续“登场”,为灌口的饮食业增色不少。
灌口街前后共历经两次修建。第一次拆建(即1930年左右的那次),被建成骑楼式的街道,街两旁各有一条可遮风避雨的走廊。但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使得走廊被一道道墙隔断开来,成为了店面的一部分。走廊不复存在,灌口街也不再是往日骑楼式的街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灌口街又重修路面,但这一次的重修仅仅维持20年左右,现在的灌口老街路面又可见坑洼不平了。
厦门集美专题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qm0307
个人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61951137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