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刻刀,端坐桌前,聚精会神。花鸟龙凤、京剧脸谱、神话人物在纸样上慢慢现形……记者在孝感文化旅游街近距离感受了古老雕花剪纸技艺。
位于天仙路福星城风情街的孝感文化旅游街于2013年2月1日盛装迎宾,总投资1900万元,街区首期经营门店面积3600平方米,聚孝感麻糖米酒、雕花剪纸等当地特色产品和古玩字画等文化旅游产品于一街。这是董永故里又向游客发出了一张盛情打造的“名片”。
整条街亭台楼阁,粉墙黛瓦,尽显古典简约的韵味。徜徉其间,购物赏景,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流连忘返。游览其间,你会发现旅游街上“藏龙卧虎”,池福新就是其中一位。
59岁的池福新临窗而坐,就着好光线雕刻一叠“天下第一福”。“一叠20张纸,刻这样一个福字需要20天。”在这幅作品里,囊括了中含365个小福,是剪纸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极费工时。
“将廉洁元素融入雕花剪纸艺术,与地域特色文化载体有机结合,能极大提高廉洁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池福新创作的《警钟长鸣》荣获“中国·象山杯廉政剪纸大赛”特别荣誉奖。在剪纸馆内,悬挂着焦裕禄、吴天祥、任长霞等当代公仆为代表的《公仆图》,以及梅兰竹菊等剪纸作品。
出生于剪纸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剪刀一拿就是40多年。“孝感雕花剪纸”蘸着浓浓的孝文化汁液,沐着淳淳民俗风情而愈发茁壮,于2008年夏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0年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权威人士誉为“民间艺术瑰宝”。
这几年,池福新开始担心起剪纸艺术的未来。剪纸是一件细活,很多年轻人喜欢看却不愿意学,目前真正工作在一线的艺人并不多了。谈到这项已传承千年的民间瑰宝时,他的眉间隐有忧色。
“我们已经老了,现在的年轻人又不能静下心学习,这些民间艺术该传给谁呢?”这也是大多数民间艺术的真实写照。如何走向市场,使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结合,是民间艺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2000年至今,孝南一直在探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剪纸艺术发展之路,先后搜集、整理、创作剪纸作品4000余幅,销售大型实物剪纸画册《孝感雕花剪纸》五辑达万余册,装饰壁挂6000余套(幅)。近年来相继创作廉政剪纸系列画册,也深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爱。在取得经济利润的同时,孝感雕花剪纸已实现了从艺术品到商品的跨越和发展。雕花剪纸,正闯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市场之路。
我的微博及新浪博客:那些逝去的流年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thm1205441
梧桐子我为家乡代言:http://www.wutongzi.com/kan/hubei/xiaonan.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