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觉(1028~1090),字复明,号莘老,北宋高邮人,进士;是胡瑗、陈襄的学生;是苏轼、王安石、苏颂、曾巩的好友;是黄庭坚的岳父;是秦观、陆佃、王令的老师。历吴江、太平县;任直集贤院,升右正言。因论副相邵亢不才,贬为越州通判。又入京知谏院。熙宁三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落职出知广德军。此后,辗转知湖州、庐州、苏州、福州、亳州、扬州、徐州、南京等地知州应天府。再为秘书省少监,谏议大夫,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授龙图阁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元祐五年谢世。历任七州,所到多有政绩,秦少游说他:“转守七州多异政,奉常处处有房祠。”(《淮海集》)换句话说,在各地卸任后,民众多数为他建生祠或列为名宦。至今高邮尚有四贤祠祀苏轼、孙觉、秦观和王巩四贤。
孙觉在学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对春秋学的阐扬。他的《春秋经解》一书刊行后,即受到同时人多部著作的引用。
清黄宗羲说孙觉“通《春秋》学,尤以《谷梁传》为最精。撰《春秋经解》,其宗旨以抑霸尊王为先,多主《谷梁》之说,而参以《左传》、《公羊传》以及历代诸儒和唐啖助、赵匡、陆淳之说,长者从之。有不确切处,则以胡瑗及己说解之。”(《宋元学案》)今人赵伯雄对孙觉的春秋学,有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在“解经的形式上,孙觉较之孙复亦有明显的不同。孙觉更注重于逞臆发挥,借解经阐发自己的政治思想,解一条经文,犹如作一篇政治论文。例如解隐元‘公子益师卒’,大谈天子、诸侯的求贤之道、遇臣之礼;解隐二‘纪裂缩来逆女’,大谈男女之礼、夫妇之道;解‘郑人伐王’四字,而畅论《春秋》争霸战争之是非。皆洋洋数百字,甚至上千字,用世的意图就更为明显了。”(《春秋学史》)
在易学上,孙觉也属佼佼者。宋游酢序孙觉《易传》一书时说:“孙公莘老少而好《易》,常以是行已,亦以是立朝,或进或退,或语或默,或从或违,皆占于《易》而后行也。”(《游廌山集》)也正是这一点,孙觉与卢侗才成为好友。孙觉的著作尚有《经社要义》、《春秋学纂》、《春秋尊王》、《尚书书解》及《孙莘老先生文集》五十卷;《奏议》六十卷等。传见《宋史》卷三百四十四。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humin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0514174.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