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县“双语”墓志铭引专家热议

家乡区县: 邯郸市大名县

2013年9月29日,大名县旧治乡陈庄村村南一处施工现场发现一处古墓,该县组织文物工作队对墓葬及周边区域实施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之后,发掘出一方《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该墓志铭一面为汉文,一面为西夏文,系我国第二例汉文、西夏文合璧的墓志铭,对研究元代西夏遗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了解,该墓志为圆首竖碑墓志铭,带有碑座,墓志高60厘米,宽35厘米,厚11厘米,碑座宽47厘米,高32厘米,厚26.5厘米。墓志分两面书写,一面为西夏文,共2行11字;一面为汉文,共21行500余字,墓志顶部刻有篆书“小李钤部公墓志铭”8字,内容介绍小李钤部(昔里钤部)的生平事迹,及其子孙三代在大名路任职长达60余年的情况。

  日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由邯郸学院和大名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研讨会”,参会专家学者对该墓志的内容、特点、学术价值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介绍,由于蒙古灭亡西夏后,一方面未给西夏修史,一方面由于西夏灭亡,西夏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西夏史的资料极为贫乏,该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的发现是河北省第二次发现西夏文碑刻,也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元代唯一的一方夏汉文合璧墓志铭,对西夏及元代考古都是重大发现,对研究西夏文化极具价值及意义。

HL(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