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凤山寺看闽南民俗信仰

家乡区县: 福建省南安市

据传,闽南的“做十六岁”与南安凤山寺广泽尊王有关。尊王在七岁时为葬父而卖身,他牧羊敬母,十分孝顺。他在十六岁时于加蕉藤上坐化,生活在闽南的人们因而认为,每一位男子成长到了十六岁就意味着他已经成熟,已经能够顶天立地。这是百姓们心中对自己孩子寄予理想的托付,也是在宣扬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一民俗,从南安诗山为起点,向着外界不断扩张,也传播到了台湾等地区。
由广泽尊王而萌生出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在闽南地区影响十分广泛。国人大都重民俗,闽南人更是其中的代表。也因如此,泉州又号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錧”。民俗,与地方文化相辅相成,与闽南地界的普通百姓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民俗,是民间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通过世世代代百姓们言行的传递而不断延伸。它们往往走过了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它们深入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它们不以文字为主流传承,而以精神及意志为富有韧性的连接纽带。民俗,是闽南人生活的主要内涵,根植于百姓们现实朴实平实的生活细节。它们皆为百姓们内心的希望与祝愿所在,往往是为了祈求自己以及亲友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地方能够越来越美好。
广泽尊王的信仰是众多百姓意志的体现,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寄托。孝的推广,就是一份善的守护。回望我国的宗教信仰,其实是以道教为尊,它由本土发芽生长,有着朴质的本性,有着本土化的特色。在泉州,百丈岩仙妈、灵应祖师、清水岩祖师,皆是道教中的人物。
世间所有的民俗信仰都来源于历史,来自于现实的生活,它们的覆盖面早已概括了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了解民俗,就是在了解历史,也是在聆听百姓内心的呼声。

若遇俊儿(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