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以为家乡能吃到的东西,走遍世界也能吃得到;长大后,才知道所谓“特色”的涵义,原来只有家乡才有也只有在家乡才能做出那熟悉的味道。不过,还算庆幸,做这些美食所对应的时间多在寒暑假,也算是一饱口福了。
家乡的小吃从名字的读法上就能体现“特色”,在家乡人口中熟悉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外地人一定会绝对诧异于这奇怪的读音,如糊拉汰,饺饼筒,麻糍,百药酒等。这些小吃的名字在家乡人口中被赋予的浓郁的地方情怀。
对于饺饼筒有一个传说:济公在国清寺为僧的时候,看见寺里每顿饭都会剩下很多菜,为了减少浪费,于是济公就把这些菜都裹在糊拉拖里,下一顿可以当饭吃,寺里的僧人也都很同意这种做法,这也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便有了饺饼筒这种特色美食。在清明节、七月半、大年夜的时候,家乡的人就会做饺饼筒,并可将其当作祭品,也成为天台的一大风俗。
说起饺饼筒,就勾起了我的食欲,今天正值清明,按家乡的习惯,在清明前几天选个好日子就会做饺饼筒,可惜,没机会吃到啊!在清明这天,家家户户也会用采来的一种叫做“青”的草来制作清明果和青饺,清明果的馅料多为豆沙,芝麻,用模具做成各种图案各种形状,一般是蒸着吃的,下一顿我都比较喜欢炸着吃,想象着轻咬一口,那馅料就迫不及待地流淌在唇齿之间,带着豆沙和芝麻特有的香味,细细一闻,还有青草的芬芳,那是一个美味啊!
下面,再介绍青饺,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饺子也可以理解为用“青”做的饺子状的食物,其馅料多种多样,可以加萝卜丁,土豆丁,肉丁,豆腐干,冬笋丁,香菇丁等,也是相当美味,春天的气息啊!
除了这些,清明还有麻糍,主要是由糯米制作而成,做麻糍与兄弟叔伯或邻居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