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锡侯抗战

家乡区县: 四川省营山县

抗日援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锡侯在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热潮的推动下,在中共中央特派员张曙时等的影响下,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主动请缨,出川抗日。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后称二十二集团军)。9月,出川抗战的各军分别向成都、重庆两地集中,准备一路北出剑门,一路东出夔门,驰赴山东,山西抗日前线。9月5日,在成都市举行了有万人参加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邓锡侯在会上发表了激昂慷慨的讲演, 他说:"我们四川人是具有爱国传统精神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也有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我们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邓锡侯的一番激情壮浯,使在场的将士热血沸腾,人人振奋。欢送大会之后,邓又召集第四十五军驻成都的出川抗战官兵,作了动员训话。他说:"一二五师(师长为陈书农)官兵扬言:‘不发清所欠薪饷不出发,你们的欠饷是应该发清的。......但是日寇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抢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全国一致请缨杀敌,我们军人的天职就是全中国民民,出川抗战。前线情况,急如星火,怎么能说要发清欠饷才出发呢?"接着大声问道:"你们是等发欠饷,还是马上出发?"全体官兵激于义愤,齐声应道:"愿立即出发杀敌!"
国民政府为适应前线战局的需要,改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邓锡侯为副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河南省许昌县,邓锡侯被任命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十五军军长。9月初,他指挥所属部队陆续沿川陕公路出发。由于车辆奇缺,全体将士只有徒步行军,沿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父老叮嘱杀敌立功,使部队倍受鼓舞。经过一个月的急行军,抵达宝鸡,转乘火车到达西安。这时突然接到蒋介石急电,因娘子关吃紧,命邓军立即赶赴山西前线。
10月22日,邓锡侯偕副总司令孙震等抵达西安时,日军已越过娘子关,经盘石,岩会进犯平定、阳泉,寿阳告急。于是,邓部奉命驰援晋东。11月1日,邓将集团军总司令部设于马首村,然后到寿阳面见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闳,决定行动部署。随即命令陶凯、王志远两旅在寿阳、阳泉一带协同友军阻击日军。当时邓部武器装备十分简劣,每个士兵只有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和两颗手榴弹,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其时虽已秋风萧瑟,但每个士兵仅有粗布单衣两套。邓部将士全凭满腔爱国热忱,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之敌拼死搏斗。因伤亡惨重,乃退至榆次附近,拟向太原靠拢。
11月6日,邓锡侯部在太原附近的南畔村与日军遭遇,并被包围。在晚上突围时,邓坠马摔伤,遇救脱险。此后,邓将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抗日遇险纪念日,教育部属,勉励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报仇雪恨。7日,太原弃守,战局恶化,第二十二集团军经交城、孝义转移至洪洞县城,一面在安泽、沁源、长治一线构筑阵地拒敌前进;一面整训部队,待命反攻。这时,八路军总部亦驻在洪洞县东关外。邓锡侯曾与朱德多次会晤,并请朱德给二十二集团军团级以上军官讲解抗日形势和游击战术问题。以丁玲为团长的"西北女子战地服务团",也常为邓部演出精彩节目。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邓及邓部的抗日爱国热情,增强了八路军与川军的友谊和合作。

鲁南建功

12月中旬,日军相继侵占南京、济南,随即一面从南京北渡长江,一面由济南南下,企图南北夹击打通津浦铁路。苏北战略要地徐州吃紧。国民政府军委会急调各路大军保卫徐州。邓锡侯奉命率第二十二集团军从山西洪洞驰赴鲁南,将集团军总部设在军事要地临城。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统一指挥下,邓部从徐州沿津浦铁路北上兖州设防,以阻击从山东泰安方面南下之敌。邓以第四十一军防守津浦铁路沿线各要点,并令第一二二师王铭章部集结滕县一带,筑城固守,以第四十五军一二五师从界河前进,阻敌于泗水以北。这样徐州危急局面才得以暂时扭转,人心初安。滕县战斗,王铭章师长壮烈殉国,陈离师长负伤。但川军的巨大牺牲掩护了国军主力部队迅速集结到位。
邓锡侯率部驻防鲁南时,能体察民情,尊重民俗。鲁南是孔子的故乡,礼教十分严格。邓特整肃军纪,严禁部属扰民、拉夫、派款,严禁部队进入民间内室,因而军民关系融洽。正是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援下, 1938年1月14日,邓部川军初到鲁南前线,就在两下店夜袭敌营成功,毙伤日军二百多人,俘虏四十个,缴获枪械一批,首战告捷,军威大振。鲁南群众特作七律一首以颂赞邓部将士:
天上遥瞻节钺临(指川军来),
安危须丈老谋深(指邓锡侯)。
晋文攮楚先三舍,
忠武服蛮倚七擒(指胜利在最后,)。
中府一朝诛贰竖(指杀韩复榘),
阳光普照靖群阴。
川军将帅皆韩岳,
岂有神州竟陆沉。
山东民众对邓部的爱戴,使将士们非常感动,他们感慨地说:"为民族而战争,能得民众如此爱戴,可以死而无恨了!"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才有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及其所部三千官兵喋血滕县,与城偕亡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Colin(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