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亲历了童子鸡变身“叫花鸡”的全过程,总结其大致需要三个主要步骤,首先是裹,即用荷叶、泥包裹加工好的鸡;其次是烤,置炭火上徐徐烘烤、煨熟;接着是拍,猛力一拍,卸下黄泥,鸡肉混合着荷叶和黄泥的清香扑鼻而来,枣红明亮、板酥肉嫩,让人垂涎欲滴。 “叫花鸡”的烹饪方法虽粗糙、简陋,却也是传统华夏美食中不可鄙弃的一部分,它不同于烹龙肝、炊凤髓,而是就地取材、自成一派,食客动手动心即成就一道人间美味,这也印证了那句“道法自然”的古话。
而最让笔者感慨的是,当下,面对纷繁复杂却调味剂泛滥的精致美食,这种粗鄙的食物反倒让人有了新鲜之感和信任之心。
相关链接>>>
“叫花鸡”的历史典故
相传朱元璋带兵打江山,在南方打了败仗被敌人追了三天三夜,朱元璋及其将士们筋疲力尽,饥饿难忍。就在这时,他们看到前方地上有一堆火,火中间还有一堆泥巴,旁边蹲着一位年过花甲的叫花子,朱元璋好奇地问:“你在这里干什么?”老叫花子一看是朱元璋,就忙说:“我在烤鸡献给大王”。朱元璋面露疑色,老叫花子不慌不忙地把泥巴从火中取出,用木棍将其敲打开,顿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朱元璋边吃边赞不绝口,称其为人间难得的美味佳肴。经此事后,朱元璋打仗一帆风顺,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后来朱元璋封此鸡为“富贵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