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距湘潭市40公里,距长沙市120公里,人口10万。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现属湘潭市。湖南省设韶山管理局。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冲,[2]距长沙市104公里,又名上屋场,坐落在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山冲中。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首韶山故居的诗歌展现了韶山和伟人的存在生态:
韶山故居[1]
有的人不提他的名字
人们都把他牢记在心
有的人到处提名
人们已把他忘记
韶山是一个人的故居
这个人已不用提名
他拒绝奢华的建造
一生居于简单的陋室
韶山故居,屋后的靠山矮小
万民的靠山高大
门前的荷塘狭窄
他开辟的江山辽阔无边
千年后,百年后
一些物质的辉煌必将颓败
一些庄园的气派必将荒芜
而韶山,低矮的山丘依旧风水灵动
简陋的房舍依旧人群熙攘
狭窄的荷塘依旧诗意茂盛
毛泽东同志故居简介
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建筑面积223平方米。
右厢房第2间是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右厢房第3间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1925年2~8月,毛泽东偕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也居住在这里,并在这个卧室的阁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培养和发展了毛新梅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右厢房第1间通常是吃饭的地方,1925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多种小型会议。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回韶山时曾在这里召开调查会。
主席卧室
故居的附近还有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游泳的池塘等处遗址。1929年春故居房屋被当地国民党政府没收,屋内家具大部分被破坏和劫走。1950年,人民政府将旧居收归国有,并按原貌进行加固维修后,对外开放。1964年在距故居1公里外新建了旧居陈列馆,后改名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面积5900平方米,陈列毛泽东革命实践活动的部分文物和照片,并负责故居的保护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