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伊犁(二)

家乡区县: 新疆新源县

5 旅游指南
5.1 美食
伊犁的饮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风味小吃有:奶茶、抓饭、粉汤、风味包子、纳仁、辣罐、面肺子和米肠、馕、拉面。地方小吃最多的地方就是解放路客运中心周围和红旗路上的美食城。
啤沃,又称卡瓦斯,是新疆伊宁市特有的一种俄罗斯风味的饮料。口味有点像蜂蜜味的啤酒,开胃,喝多了会醉。如果能配合羊肉串吃,那种感觉简直就是美轮美奂。
熏肉和熏马肠,初冬开始,哈萨克人家要屠宰牲畜备冬肉,腌制熏干越冬,熏制的肉香味浓郁、耐贮藏。市场上出售的熏肉基本相似,再增加些佐料,如孜然、胡椒、花椒、洋葱等,可煮熟、蒸食。熏马肠是熏肉中的上品
凉粉,凉粉在伊犁是一种大众化风味小吃,制作方法简单,但对原料的要求颇为严格,一要选用纯豌豆淀粉,二要调味上乘,三要清洁卫生。讲究的是用盐、土碱、蓬灰水和面,押成一种银丝细面,煮熟后用凉开水漂洗,晾干表层水分,即可食用。如果你吃过伊犁的凉粉,那你就会怀疑别的地方的凉粉还算是凉粉吗?
马奶,是盛夏的草原上最迷人的饮料,用马奶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含量仅1.5-3度,不易醉人,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大量钙质,有助于消化。马奶酒略带酸味,微有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脾。
纳仁,是特具草原风味的食品,在哈萨克人家里面又是待客的美味佳肴,先用大火煮肉,后用原汁肉汤煮面条或面片,捞出装盘,把肉块放在面条上,这就是纳仁,食时,根据各人的爱好再浇上洋葱汁或蒜泥等佐料,其味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血肠和炖鱼,新疆伊犁锡伯族人独特的菜肴。辣罐吃起来香辣带甜,开胃爽口,能刺激食欲。血肠是将血块捣碎拌上剁碎的动物油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装肠,捏紧扎实,放入锅中煮熟而成,切片趁热食用,味浓香,油而不腻。“布尔哈雪克”是一种野生的香草,这种草具有奇特的香味,因形似树叶,故锡伯人称“布尔哈雪克”,译成汉语就是柳叶草,也有人译作鱼香草。鱼香草炖鱼,一般将鲜鱼去鳞后开膛洗净剁成块,下锅清炖,加盐、辣椒面和鱼香草嫩茎,鱼肉和汤特别香。
5.2 交通
火车,每天从乌鲁木齐向伊宁发三班火车21:10,22:55,23:17班次不同价格不同,五一至十一期间,开通旅游列车,朝发夕至,硬座价格78元/人,卧铺150元/人,方便来疆旅游的旅客看看大美新疆。
航空,每天都有10趟左右的航班在伊宁到乌鲁木齐之间往返,一小时即可达到,中途可领略雪山戈壁湖泊风光,还飞越天山,非常刺激。
公路,乌伊公路连接伊宁和石河子以及乌鲁木齐,往南有公路可达库尔勒和库车。从伊宁到州内各地都有班车。
下午从乌鲁木齐坐夜班车,第二天上午可到伊犁,大约900公里,卧铺大约150元/人。
布尔津有到哈纳斯的班车,隔日开,上午9:00发车,票价37元。
市内交通,伊宁市的公共汽车一般要到早上九点左右才有头班车,晚上8点半就结束了(夏季各提前半小时)。主要有:1路经济合作区-喀尔墩;2路十一号住宅区-奶牛场;3路伊犁技工学校-亚麻厂;4路农四师汽车营-汽车城。出租车的起租价为10元,2公里后开始加价,一般每公里加1.3-1.7元,豪华车型每公里要2.2元;超过10公里以上要加收50%的空驶费;每等候8分钟加一公里的租价。
5.3 旅游小贴士
1、每年4月20日前后,是吐尔根乡杏花开发的时节。但这个时候,每年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稍微提前或推迟。另外,4月春雨绵绵,值之前最好先了解下天气预报,随身携带雨伞。
2、杏花的开放到花谢大概只有7天时间,所以大家要时常关注新疆杏花沟的天气和新闻情况。
3、由于新疆杏花沟坐北朝南的整体方向,以及鹿角状的整体结构,新疆杏花沟所以在日出后1到2个小时可以形成极佳的层次效果,所以此时是最佳摄影时机。
4、新疆杏花沟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建议大家遵守新疆杏花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2]
6 政治经济
2005年,伊犁州围绕建设“工业富州、牧业大州、旅游名州、外贸强州”的目标,紧紧抓住“大水利、大交通、大口岸、大能源、大石化”建设机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完成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一产114亿元,增长5.5%;二产130.8亿元,增长24.2%;三产129.7亿元,增长1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07亿元,增长25.6%。州直生产总值完成165.1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一产43.45亿元,增长6%,二产61.43亿元,增长23.3%,三产60.28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亿元,增长26.19%。州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64亿元,同比增长37.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95元,比上年增长270元。
7 历史文化
7.1 名称起源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
7.2 古代伊犁
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最早见于我国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西汉时伊犁为乌孙国属地,显庆二年(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统一了西域。其地置州、府,隶属安西都护府,唐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改隶新设置的北庭都护府。元末明初建别失八里汗国,王都在今伊宁市附近的伊宁县境,伊犁自此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清代统有伊犁,始于乾隆年间对准噶尔封建贵族叛乱的平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霍城县惠远乡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邑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族各部。
沙俄时期,伊犁大部分土地被俄罗斯帝国侵占,现在为哈萨克斯坦境内。
1954年11月29日设立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伊宁市改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市,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专区。
7.3 唐代时期
在唐朝中央政权的政治势力进入伊犁前,西域广大地区经历了一段政治局势极不稳定的时期。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以万人击溃了阿史那鲁的十万大军,并兵分南、北两路乘胜追击进军伊犁河谷,平定了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再次统一了西域。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和内地一致的行政建制,针对伊犁地方各部族多是西突厥这一特殊情况,采用羁縻性质的都督府州制度进行管理,任命和册封当地各族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允许世袭。他们作为唐朝政府的官员,领取俸禄,具体负责当地日常行政事务,在伊犁及其邻近地区设置了洁山、盐泊、双河、等都督府,在各都督府内设了功、仓、户、兵、法等专职官司吏,并在北庭沿天山北麓通弓月城,渡伊犁河到碎叶的交通线上,设置了完整严密的驿站制度,唐朝在伊犁除设官轩守,征收赋税外,还加强了军事部署,从内地调拨了大批常备军队驻防伊犁,归北大庭大都护府直接指挥。唐朝在伊犁的这些措施,把伊犁同祖国内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维护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繁荣,使伊犁与中原的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
7.4 宋元明时期
唐代后期,伊犁地方的主体民族为突厥旧属葛逻禄部,葛逻禄与回纥、牙格马部联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它的首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称“桃花石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
1124年,东北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万里西迁至西域,1131年灭喀喇契丹。伊犁的葛罗禄部即臣服于西辽王朝。在这一时期,伊犁著名的古城——阿里马城,赤木儿城兴建,并发展成为丝路北道上的重镇。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帝国,后又向西进军,开始征服西域,1211年,伊犁河流域的葛逻禄部投附成吉思汗,大大动摇了西辽的统治。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经伊犁河谷,出征中亚,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亚广大地区后,将伊犁等广阔土地分封给他的二儿子察合台,史称察合台汗国。
伊犁虽是察合台汗王的封地,但由于伊犁的战略地位,蒙古帝国和以后的元朝中央政府实际上是直接管理伊犁的,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于1268年派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里马城。1275年,又派丞相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畏佐那木罕。1306年元朝政府将窝阔台兀鲁斯领地划归察合台汗国,元朝的统治达到包括伊犁在内的中亚地区。
16世纪20年代,察合台系的蒙古人已大部融合于四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中,1677年,进入新疆的瓦刺又称厄鲁特、卫拉特、内分准噶尔、和硕特、土尔巴扈特、杜尔伯特四部中的准噶尔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以伊犁为会宗之地”。
7.5 清代时期
清朝政府统有伊犁,始自对准噶尔的平定,1755年,清朝政府在断续数十年对准噶尔部的征战后,乘准噶尔内讧之际,发兵讨伐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大获全胜,即指著名的格登山之役。为了纪念此次战役乾隆皇帝在昭苏格登山和宁远城建立现在著名的格登山碑。
清朝统一西域后,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当时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各部。
尔后在伊犁将军所在地——伊犁河谷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伊犁九城”。其中惠元城为伊犁将军驻地,也是当是新疆政治、军事中心。
7.6 伊犁专区
1950年设伊犁专区,专署驻伊宁县。辖伊宁(驻宁远)、绥定、霍城、温泉、博乐、精河、巩哈、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伊宁等12县。 1952年由伊宁县析置伊宁市,属伊犁专署领导。伊犁专署驻伊宁市。辖1市、12县。 1953年巩哈县改名为倪利克县。 1954年原倪利克县改名为尼勒克县。1954年3月25日宁西县改称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将温泉、博乐、精河3县划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1954年11月29日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成立后,伊犁专区属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领导。 1955年撤销伊犁专区,原伊犁专区所属伊宁、绥定、霍城、新源、巩留、尼勒克、特克斯、昭苏等8县和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原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改设)改由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辖。 1957年伊宁县驻地迁吉里圩孜。 1965年绥定县改名为水定县。 1966年撤销水定县,并入霍城县。霍城县迁驻水定镇。

网络营销能力秀网址:http://abc.wm23.com/ljx1836842789

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xinjiang/xinyuan.html

新浪微博网址:http://weibo.com/box?leftnav=1&wvr=5

夜晚我领舞(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