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胡刚复

家乡区县: 无锡市惠山区

胡刚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将X射线标识谱、吸收谱和原子序数之间的实验规律扩展到25号至34号元素,并测定了X射线频率和光电子速度的关系,对X射线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大同大学等校创建了物理实验室,培养了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余瑞璜等著名物理学家。抗战期间,作为理学院院长协助竺可桢校长西迁国立浙江大学,并将浙江大学理学院办成了当时最好的学院之一。

胡刚复抵美期间对于学习数理化中的哪一科,认真进行了选择。他同样酷爱数理化三科。出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他认为物理学不但是严正科学的典范,而且与工程生产实业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决心学习物理。他在1913—1914年从事镭提纯及其临床放射治疗的工作,实践了他对科学最终应为人类幸福服务的信念。1914年胡刚复转入当时的物理前沿X射线领域进行实验研究。他和杜安教授合作,研究了X射线K线系与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其重要学术成果有:一、用布喇格方法精确测定了原子序数自25至34的元素K线的临界吸收波长。他以电子速度和原子序数作图, 胡刚复X射线提高了莫塞莱定律的精度,验明了X射线临界吸收频率、吸收体内临界电离频率、X射线管中由激励电子能量确定的临界X射线频率和最高特征发射频率都相等;二、首次在X射线频率范围内测定了光电子在不同方向的速度分布和X射线散射的空间分布及其光谱特性,明确了选择性光电效应和选择散射的存在,确定了X射线光电子的最大发射速度。这些成果对于确定X射线谱项结构、揭示原子发射X射线的机制、理解原子内层电子构造都有重要意义。1918年胡刚复博士论文工作结束后,杜安曾一再希望他能留下继续合作研究。为报效祖国,他毅然离开哈佛大学。

胡刚复1963年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1988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和其他三位物理学界前辈饶毓泰、吴有训、叶企孙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学奖,胡刚复奖授予实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1992年上海和南京先后分别纪念了胡刚复100周年诞辰。南京的纪念会由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校主办,以实验物理学术会议(中国首次)的形式举行。上海由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主办。

纯白色-yy(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