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之所以闻名,首先因为她是亿万人心中的故乡,这里有一棵万民为之萦怀的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
谣在华夏大地已经传颂了600多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明初,由于连年战乱和水、旱、蝗、瘟疫等自然灾害以及黄、淮多次决口,使得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渺无人烟。据《明史》、《明实录》记载,洪武、永乐年间,十八次迁徙山西之民于华中、华北、华东各地,明政府在洪洞大槐树下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并发给“凭照川资”。移民起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频频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为移民们惜别家乡的标志。明初的这次大移民使中原等地人口和耕地面积迅速恢复,田赋增加,经济发展,明朝的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和发展。古大槐树处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北路贾村西侧。民国初年,在大槐树原址修建了碑亭、茶室和牌坊。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于1952年,在碑亭东侧兴建了烈士碑亭,以后多次拨款修葺,育花植树,1983年建了门楼和围墙,使这里成为一座翠柏绿槐、清静幽雅的公园。后扩建为寻根祭祖园。从1991年开始,县政府每年都举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到2002年已举办了12届,吸引了200余万人次前来寻根祭祖,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洪洞大槐树已成为亿万民众敬奉的“圣树”,被封为图腾,称为根,当做祖,视为家,成为亿万古槐后裔心目中的故乡。大槐树移民姓氏近千个,包括汉、回、蒙、满四大民族。明朝直接移民分布于全国18个省(市)500多个县(市)。时至今日,移民们经过多次再迁徙,其后裔已遍布神州,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远居它国,可以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后裔。 其次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监狱,俗称“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典型的县级明代监狱。当代著名戏曲家马少波1984年游此赋诗,《题苏三监狱》写道:“孤女哀哀诉冤情,古槐俯首不忍听。位高敢认缧绁女,南北至今唱金龙”。曲折动人的戏剧故事《玉堂春》中的女主人公苏三就曾囚禁在这里,苏三的一句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使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中国有个洪洞县。
其三是因为这里有一座闻名中外的佛教名刹———广胜寺。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原名俱卢舍寺,亦称阿育王塔院。唐大历四年(769)扩建,改名广胜寺。元大德七年(1303),广胜寺毁于河东大地震,两年后重建。明代修建了飞虹塔等建筑。现寺中所存的佛像、壁画,多为元代作品,艺术精湛,是我国寺庙建筑、泥塑、彩绘、琉璃、壁画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飞虹塔、元代戏剧壁画、《赵城金藏》被称为广胜寺稀世三绝,其寺庙建筑为一奇,名扬天下。飞虹塔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塔;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元代戏剧壁画;《赵城金藏》是世界上仅存的一部卷帙最多的善本汉文《大藏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