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党组织的发展历程
渭南市是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渭南地区基础上建立的一座新兴的中等城市。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渭南就逐渐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进行革命斗争的地方,这里是陕西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党团组织的地区之一。1924年6月,全省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成立,成为陕西团组织之起源。1925年12月,建立了渭南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赤水特别支部,它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方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党90年来,渭南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四起三落”,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为陕西和渭南人民的翻身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5年12月,秘密建立的渭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赤水特别支部,当时只有六七名中共党员。而现在,支部已发展到9000个,党员已发展到25万名。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是走过艰难曲折道路的。
1925年12月,中共赤水特别支部隶属中共豫陕区委,后改属中共西安地委领导。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县赤水、渭南城区和华县高塘一带。
1926年5月,王尚德因遭军阀刘镇华通缉离渭赴上海找党中央,后经恽代英电召转入黄埔军校工作,由张宗适接任特支书记。12月,陕西党团联席会议派张秉仁和罗承运到渭南整顿党团组织,根据陕西党团联席会议决议,建立了中共渭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地委机关驻渭南县东关小学。隶属陕西党团联席会议。1927年3月,中共陕甘区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组西安、渭南、绥德3个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后的渭南地委隶属中共陕甘区委。7月,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五大”关于按行政区划改变党的组织系统名称的决定,撤销地委一级组织,对各路实行特派员制,中共渭南地委结束。1938年3月,中共陕西省为了加强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沿河地委(特委),管辖韩城、澄城、合阳、朝邑四县党的工作。1939年9月,中共沿河地委结束工作,其所辖4个县委改属省委领导。1949年春,为了迎接关中东部的解放,中共中央西北局先后建立了中共大荔地委和渭南地区。1950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将大荔地委和渭南地委合并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渭南地方委员会。1956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撤销渭南专区建制,中共渭南地委随之撤销,地委所辖的18个县委直属省委领导。196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渭南专区,中共渭南地委随之成立。1968年9月,渭南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了地委、专署的工作。1969年10月,渭南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1月组建了中共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年4月,中共渭南地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渭南地区第三届委员会。1983年8月,机构改革后,中共渭南地委作为省委的派出机关,不再设常委,只设书记、副书记、委员。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1995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批复,撤销中共渭南地委,组建中共渭南市委,撤销县级渭南市,设立县级临渭区;1995年3月,县级渭南市更名换牌,临渭区委正式对外办公;1995年4月,渭南地委更名,地级渭南市委正式对外办公。1998年6月,中共渭南市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渭南市第一届委员会。
渭南早期的中共党员
史称渭南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事实确实是这样的。现代史上的爱国将领杨虎城(蒲城县人),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曾率兵守长安,反对军阀刘镇华二次祸陕,并同张学良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学日本东京的蒲城人井勿幕追随孙中山革命,一起成立同盟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他在日本创办《夏声》杂志,撰文宣传民主革命。回国后,参加并领导了席卷全省的学生运动,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护法战争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媚外卖国的斗争。“五四”运动期间,在外抗强权、内惩国贼的斗争中,渭南在西安读书的学生屈武作为陕西省学联的代表赴京请愿,与北京学生代表到总统府据理力争。他慷慨陈词,以头撞壁,血溅总统府,表示学生坚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决心,为推动全国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就有不少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渭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21年7月,经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杨钟健介绍,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魏野畴,到华县咸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员。他通过教学活动,在师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最早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播到陕西。经魏推荐,中共党员、北大学生王复生和王懋廷先后到咸林中学任教,进行革命活动。1922年7月,由武昌中华大学毕业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王尚德,受中共武汉地区组织和董必武的指派回陕后,即约张浩如在他的家乡渭南赤水镇筹建赤水职业学校。这些革命先驱为了在陕东地区发展党、团组织,开创群众斗争的新局面,首先从思想发动入手,采取多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做艰苦的革命启蒙工作。他们以赤职、咸林中学作为革命活动据点,给师生介绍《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并把《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资本主义浅说》和李大钊、恽代英等人的着作作为国文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还经常兴办讲演会、辩论会,鼓励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社会。在这些革命先驱的教诲下,吉国桢、潘自力、张秉仁、高克林、杜松寿、张宗逊、雷光显等一大批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王尚德通过王复生、姚志哲、张秉仁等分别成立了咸中青年励志社、三原青年自进团、西安青年文学社,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逐步扩大到华县、三原、西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陕东人民新觉醒,也从理论上、思想上、组织上为在渭南地区建立中共和青年团组织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人民解放而舍弃个人的“安逸、功业和名号”,甘当坐牢杀头之祸!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地贡献出个人的一切,甚至在身遭冤屈的逆境中依然不变初衷。我们在编写组织史资料、翻阅档案时无不动容: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渭南一名党员将自己的两罐咸菜作为党费交给组织,以供党组织分给同志们吃;在生活非常困苦的日子里,有许多冻僵了的战士遗体被掩埋在雪堆里,仅有一只胳膊露在雪外,拳头攥得紧紧的。路过的人们掰开拳头一看,里面攥的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我们的先烈,就是在最后的时刻,唯一不忘的是把仅有的积蓄交给党组织,他们相信:只有共产党,才是自己的领路人。
实践证明,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经济发展,祖国的强盛。
中国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久经考验而不断壮大的党,是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朝气蓬勃的党。这样的党,也一定能够担当起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chenzhezhe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525423316/home?wvr=5
人人网:http://www.renren.com/567809178/profile
个人百度:http://www.baidu.com/p/陈哲故事
开心网:http://www.kaixin001.com/home/?_profileuid=159599404&t=58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17661180
看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shaanxi/linwei.html
个人淘宝:http://zhongchengmaimai.taobao.com
个人网站:http://www.taobaoting.icoc.cc
渭南临渭区:http://www.linwei.gov.cn/zjlw/rwjg.ht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