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候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候国,建申、息、期思等县。
西汉置钟武县。曹魏时置义阳县。隋朝时,设12县,分属于汝南郡、弋阳郡和义阳郡。北宋时因讳宋太宗赵光义“义”字,古代“信”与“义”意近,改名“信阳”。
信阳在建国初为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信阳专区原为1947年中原解放区豫皖苏区所属的第八专区,1949年2月与第七专区合并,改称汝南专区,3月与桐柏区的第一、第二专区合并,改称确山专区,7月专员公署迁至信阳市,改称信阳专区。1952年10月,原潢川专区所属8县划入信阳专区。1965年分出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8县,另立驻马店专区。1970年信阳专区改称信阳地区,地区驻信阳市。199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
信阳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孙叔敖(今淮滨县人),造田兴水,使楚国富甲一方,他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固始人)、“闽王”王审知(固始人),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今?河区人),是明代“前七子”的领袖。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