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北面,距县城约19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凤务公路横穿其 境,与湄潭县、务川县、德江县接壤,是凤冈的北大门。全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8万亩,辖六村一居,62个村民组,8578余户,总人口3.57万人。现有远程教育光纤接收站2个,信息站10个,播放点1个。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6%,粮、油、烟、畜、桑是传统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
历史文化
该镇历史悠久,素有古夷州之称’。更有玛瑙山营盘遗址,位于绥阳镇安坝村。相传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2),扩建清咸丰五年(1855年)。平面布局呈不规则多边形,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存内外两道围墙,料石砌筑,长1万米,高4.8米,宽1.6米。设营门48道,射击孔500多个,炮台数十个。墙垣外旗杆石及建营碑记尚存。
特色食品
绥阳镇特色食品历史悠久,品种多样。相传,自唐在绥阳建夷州府时,勤劳、礼仪的绥阳人便用各种地方农作物制作地方特色食品。
花杆糖——使用麦芽、玉米、红薯等谷物发酵用柴火熬制成麻糖,然后将麻糖制成,糖卷,糖干,糖丝,糖饼,香甜酥脆,味纯久长;
灰豆腐——用黄豆磨成豆腐,再将豆腐用紫母灰(柴火灰)炮制成豆腐丝、豆腐块、豆腐颗,入口纯香、健胃顺气,豆制品和麻糖制品是绥阳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同时又是绥阳人盛大宴席的必备食品。
民族文化
每年从春节到元宵灯节,绥阳镇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龙灯会,是绥阳镇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也 叫“舞龙”、“龙灯舞”,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