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平 之 最

家乡区县: 江门市开平市

1、在朝廷官阶最高的人

 

      开平最早在朝廷当大官的人事司徒照(1803年—1858年),赤坎滘堤兰溪里人。清道光九年(1829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相当副部长),后升为陕西省巡抚(相当省长)。

 

2、民国成立时开平最早的县长

 

      1911年12月25日,清宣统帝逊位,1921年1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开始改用阳历,改知县为县长。广东省委任胡鼎男为开平县首任县长。

 

3、建国后最早的开平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

 

      1949年8月25日,开平成立县人民政府,县政府设在革命老根据地水井。首任县长周锦照,副县长司徒卓、李重民。

 

4、最早任区长的女同志

 

      建国后,开平最早任区长的女同志是伍银娣。她于1953年,任命为四区(蚬冈)区长。

 

5、最早被邀上北京参加“五• 一”观礼的人

 

     1955年4月26日,被邀请上北京参加“五• 一”观礼的模范民兵是开平蚬冈粮站护粮民兵周如均。

 

6、最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

 

     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黄耀祥(1916年—2004年2月22日),开平百合厚山金龙里人。曾任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大常委。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他分别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中山大学物理系,后改读农学系,主攻作物遗传育科学。1939年毕业后,先后在云南省第一农业试验场和广东省稻作改进所任职。1949年后到广东省农业试验场(后改广东省农科院)工作。

 

 他从事农林科学研究几十年,对稻作改进、农家品种收集整理。水稻新品种选育等成效显著。1956年首创水稻矮化育种,他和助手们育成耐肥、抗倒、高产的籼稻矮秆品种,世界上第一个杂交矮秆良种"广场矮",比国际水稻所1966年育成的第一个矮秆良种IR8早7年。"珍珠矮"、"桂朝2号"、"特青2号"等一系列良种,并逐步建成水稻生态育种体系,为我国南方水稻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我国籼稻矮秆化居国际领先地位,70年代发现和利用新的矮性基因源,开创丛生快长高产株型育种,育成"桂朝"和"双桂"等名种,达到穗数和穗重在较高水平上的结合。80年代以来开创的"半矮秆早长"和"半矮秆根深早长"株型模式,培育出特高产、超高产大穗型的水稻新品种种。90年代又率先开展超高特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高产特优质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超级稻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相继育成了一系列著名的高产良种,已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50多个,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水稻矮化育种的科学与技术。  "水稻矮化育种"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最早参加世界性水彩画会的人

 

   1987年,黄笃维参加世界性的澳洲水彩画分会,是第一个中国会员。黄笃维(1918年11月18日—2004年1月19日)是开平蚬冈长安村人,是著名国画、水彩画家、书法家。曾任广东画院副主任、省政协委员兼书画室主任、广州水彩画会名誉会长。他的书画艺术创作硕果累累,50年代创作的石板画《选种》,轰动国内外,在莫斯科出版。60年代出版《革命圣地》、《南海风光》画集。名作《黄山》在上海出版印刷5万份。他的书法和国画曾先后在澳洲、比利时、日本、丹麦、巴基斯坦等国展出。

 

8、最早有电视机的单位

 

     1960年10月,开平华侨大厦五楼安装了开平第一台电视机,当时可以收看100多公里外广东电视台发射出来的节目。

 

9、最早的书院

 

      开平最早的书院是设在苍城学宫西面的“桂伦书院”。它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当地绅士里民捐建,书院采用名儒私人讲学的方式,招收成人入学,基本上是科举的准备或补习机构。

 

10、最早建立的小学

 

       开平最早建立的小学是现在的苍城小学,它创办于1906年,先称官立高等小学堂,翌年改苍城书院为高小校舍,其初小设在功德祠。1926年改称县立第一小学。

 

11、最早开展的球类运动是篮球

 

      开平最早开展的球类运动是篮球,于宣统元年(1909年)赤坎及长沙等地区开展很普遍。后来随着县内各学校篮球运动兴起,逐渐成为县内开展较多的运动项目。

 

12、最早建立的排球场

 

      开平最早建立的排球场是蚬冈启新小学排球场。时间是1910年,蚬冈地区的华侨及一些在外地读书的学生把排球运动带回家乡的,同年还举办了开平第一次的排球公开赛。

 

13、最古的桥梁

 

      开平最古老的桥梁是明朝成化中期(1466年—1479年)修建的水口书厦侨;明朝末年修建的塘口鹅寮桥和月山许屋虎尾桥。

 

14、最著名的石桥

 

      开平最著名的石桥是座落在赤水圩东面的十七驳桥。桥长70.53米,宽1.33米,高4米,9个桥墩,全桥共用51块花岗岩石板并列。相传是120多年前赤水的客家人所建。

 

15、最早有飞机升降

 

      开平最早有飞机升降的时间是1925年11月9日,由飞行员兼代队长关荣(开平赤坎人)和飞行员张爱同(赤水羊路人)驾机降落赤坎河南洲,翌日在绕飞一周后飞走。

 

16、最早用上电灯的圩镇

 

      开平最早用上电灯的圩镇是长沙埠,是于1920年12月开始使用的。

 

17、最罕见的大雪

 

      1685年(清康熙24年)冬,开平降大雪,赤坎一带河流凝结成冰,近村竹树被雪压断不少。塘鱼多冻死,蔬菜尽萎,屋顶积雪如银。

 

18、最早的地震记载

 

      明武宗正德六年九月(1511年10月)发生一次地震,这是开平有地震的最早记载。

 

19、最严重的一次饥荒

 

       开平建县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是1943年大饥荒。该年天大旱,直到“小暑”才下了大雨,因此,全县早造基本失收,春荒、夏荒、秋荒严重,加上日寇封锁华南,运输中断,侨汇中断,粮食奇缺,贫苦乡民靠吃竹米、黄狗头(野生植物块茎)、蕉树头、野菜等充饥,报刊上甚至有煮食小孩肉的揭露。开平及邻县,饿殍遍野,弃儿随处可见。这一年勒竹开花结实,救活了不少饥民。

 

20、最少人口的年代

 

      开平1649年建县,1653年(顺治十年)进行人口普查,当时开平人口只有13486人。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miki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jiangmen_kaiping.html

 

hyx(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