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醒狮的一种,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专属海丰的醒狮,麒麟舞。海丰麒麟舞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麒麟舞一般活动于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
麒麟舞舞队的组成基本上由乡、社为主体,特别是同姓的乡 村。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各个班子不尽一样,舞麒麟时,有的班子有引舞的人,有的则无,如附城镇圆山村的青麒麟,就有两个弄狮人,一者戴着面目狰狞面具(傩戏的面壳)扮成魁星,手提仙拂,不时扰弄麒麟;一者则头戴哪吒帽,背挂宝剑,手提弄狮球,不时同麒麟戏耍。
表演形式与程序:海陆丰麒麟舞乞今为止还保留传统的表演方式,通常以农村的晒场、空地为表演场所,由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锣、大鼓、大唢呐的伴奏下,开始舞动麒麟,先朝天拜三下,接着绕圆 场和朝场地四个角落觅食,此时唢呐吹奏的狮诗《吃四门》,然后在场地中间舞弄,表演出打滚、舐脚、洗须、咬骚等风趣动作及喜怒哀乐的情绪。
麒麟舞后为武打表演,这是海丰麒麟舞的传统精华,先后表演打拳、弄棍、搬刀、舞尖串、尖串对铁尺、辗藤牌(一人拿虎叉,一人左手执藤牌护身、右手持刀。其打法是以叉戳盾,以盾抵叉,并拿刀就地翻滚,作砍马足状),最后集体搬棍对打,随着吹打乐节奏的加剧形成表演的高潮(舞蹈化的武术表演),以上表演项目每个班子不一定样样都有,但起码要有五项,故叫“搬五彩”。每次表演以班里师傅再次舞起麒麟头鸣炮参拜结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