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宋城墙

家乡区县: 肇庆市端州区

  宋城墙    肇庆“宋文化”景点之肇庆古城墙,端州区的古城墙,始建于宋政和三年( 1113年),周长280 0多米,残高6.5一10米,宽8.5一18米。城墙外皮砌砖,内为夯土。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清两代历经近20次修聋。

   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但主体城墙至今仍较完好,为广东省所仅见。1987年至于1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宋城墙     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历经数个朝代近20次修葺,城墙上可找到宋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砖,被专家称为是“广东第一、全国罕见”的砖的博物馆

  蜿蜒2800多米的宋城墙巍然屹立,位于城墙西北段最高处的披云楼高高耸立。青砖垒成的斑驳城墙和钻出墙缝的顽强小草,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
1924年-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
1987年以后,肇庆市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但到今天,宋城墙除了北侧一段,四周仍处在后世建筑的包围之中。如何使城墙摆脱包围,恢复本来面目。肇庆市有关部门在开通北侧宋城东路以后,今年又投入巨资建设宋城西路,使之与宋城东路连接,将北侧首先展现给世人。

yiii(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