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嘉峪关见证千年“丝绸之路”的复活

       晚霞、余晖,茫茫戈壁滩。隆起在天际线上的,是一座古城楼的剪影。这就是嘉峪关,万里长城最著名的关口之一。从嘉峪关往南一公里多是兰新铁路。如今,最多的时候每周会有三趟渝新欧班列从这里呼啸而过,一路向西,朝着新疆哈密疾驰。嘉峪关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生贵介绍,2200多年前,张骞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沿着这条路线,把中国产丝绸、陶瓷,带到了中亚、欧洲。(8月5日重庆日报)  1991年,北疆铁路开通,这意味着从连云港经兰州、阿拉山口抵达欧洲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从硬件建设上已经完成。但事实上,在“渝新欧”铁路开通之前,这条铁路一直未能形成常态化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稳定货源,缺乏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而“渝新欧”正好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惠普等企业,每年有近亿台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需要通过铁路运往欧洲。

  从物流的角度上讲,相继开通的“渝新欧”、“蓉欧”和“郑欧货运班列”等国际铁路线所形成新的物流格局,必将成为连贯欧亚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它们将起到引领作用和联动效应。在当下物流业“第三利润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的今天,“渝新欧”“蓉欧”和“郑欧货运班列”架起的,不仅是滚滚而来的财源通道,更是重庆、四川和河南振兴,中西部崛起的现代物流梦。

  常言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当两千年的“丝绸之路”再次复活时,重庆正好借助它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为“渝新欧”线路的开通提供了稳定的货源。而“蓉欧快铁”将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地区通往欧洲大地的陆上货运大通道,将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成都面对欧洲市场的投资环境,增强产品出口欧洲的竞争能力。开通“郑欧货运班列”,汇集包括河南、江西等中部六省,以及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的货物,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它们的开通,连接了欧亚大陆和东西半球两个市场,打破了欧亚之间的贸易壁垒,架起了两大洲间的“新丝绸之路”。沿途几国共同成立的“渝新欧”“蓉欧”和“郑欧货运班列”的平台公司,让大家都有利可图,也就成为开通和维护这条国际大通道的动力,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对现代物流的需求。

  可以说,中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开通,为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战略的实施和内陆高地的开放,以及重庆、四川和河南的振兴、中西部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打造了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zzs(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