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汁肉夹馍

家乡区县: 西安市长安区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西安汉族特色小吃之一,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叫法也源自古汉语,即“肉被夹到馍内”。肉夹馍源于古城西安,有两千年的历史,腊汁肉夹馍用腊汁肉,白吉馍做成。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腊汁肉历史悠久,扬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肉夹馍悠久的历史赢得了良好的商誉。腊汁肉夹馍及其相关系列食品获得了几代顾客的青睐,拥有难以计数的顾客消费群。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 老百姓无需文绉绉地讲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就像吃面不嚼一样,有快就有慢以前人们叫“肉夹馍”为“馍夹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没夹肉”,没夹肉怎么办?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

      制作方法

      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大块,然后焯烫一下取出,切成小丁,也可以最后炖好后再切碎。
      将处理好的肉丁放入另一锅中,加入高汤,料酒,酱油,冰糖,辣椒,盐,桂皮,香叶,姜片,八角,花椒,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制,时间长些会更好,如果没时间的话,2个小时也是要保证的,盐最好后放,最后炖至汤汁大致收干即可。
      炖制五花肉的工夫别忘了将面和好,好留出面团发酵的时间,将自发粉用适量温水和好,盖上盖子,或者附上保鲜膜,放到一边进行发酵,直至面团变成原来的两倍大。(如果没有自发粉的话,则需要用温水将酵母花开,再倒入面粉中和成面团。)
      面团发酵好后,放到案板上,揉至面团光滑,将面团分成若干小份,每份都要揉圆,并擀成圆饼。
      平底锅烧热,不要放油,依次放入擀好的圆饼,小火烙熟就可以了,烙的时候要小心看着,别忘了翻面,烙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最好烙至外脆里软。也可以只烙到半熟,再拿到烤箱里烤,为了省事我们就省去烤的步骤了,直接用火烙熟。
      因为一开始已将肉切碎,现在就可以直接夹到馍里吃了,如果是大块肉炖的,现在则需要将肉剁碎,可以边剁边加卤汁,喜欢吃香菜的,还可以加入香菜末。
做法二
第一步:炖肉
材料:连皮带骨五花肉2根(买不到带骨的也一定要带皮的)
老汤(没有,自己调制一个替代品):生抽50g,老抽20g,蚝油20g,五香粉1小勺,盐适量,鸡精适量,水适量
香料:桂皮1段,八角2个,丁香2个,草果2个,白芷一片,花椒15粒,茴香15粒,香砂2个,香叶3片,豆蔻2个(请市场上的小贩帮忙配的,好多我都不认得)
调味料:葱姜适量,料酒适量,冰糖50g,盐适量
做法:
1、连骨带皮五花肉洗净,各切成两段;
2、凉水入锅,中小火煮开,保持沸腾2分钟左右,捞出用不烫手的热水冲洗干净;
3、炖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约没过肉就行;加入老汤调料,煮开,保持沸腾5分钟;
4、香料装进茶包袋;
5、葱姜切大块儿,装进另一个茶包袋;
6、将焯过水的猪肉和香料袋、葱姜袋一起放进炖锅,加入适量料酒;
7、煮开后尝尝汤汁的味道,如果不够咸可以再加点儿盐,这个需要稍微咸一点儿;
8、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炖至骨酥肉烂,捞出肉块,剔去骨头;
9、放回炖锅,继续小火炖至沸腾,关火焖到凉;
10、吃之前再次煮开:肉色酱红,酥烂入味,要用漏勺才能捞出来,筷子一夹就碎了。
第二步:白吉馍
材料:有机精制面粉2杯(400ml),即发酵母粉1小勺,温水1杯(200ml),泡打粉1/2小勺
做法:
1、将酵母粉加入到约30度左右的温水中,搅拌均匀;
2、面粉中加入泡打粉拌匀;
3、酵母水加入到面粉中,边加边搅拌成雪花状;
4、揉成均匀的面团,盖上湿布,发酵30分钟(室温,约23、24度),避免发酵过度,只要稍有发酵即可;
5、取出面团,少量多次加入干面粉(分量外),边加边揉,揉至面团光滑,硬度比馒头面稍硬即可;
6、搓成长条,分成6份,基本平均即可;
7、取一份搓成长枣核状;
8、上下擀开成长舌头状;
9、自上而下卷起来,其中一边卷出尖儿,底部收口;
10、有尖儿的一面朝上,按扁;
11、反过来(即原来有尖儿的一面朝下),擀成边缘翘起的圆形碗状(两头细中间粗的擀面杖比较给力,正好我有一个,当玩具买来的。没有也没关系,用普通擀面杖也行,擀圆后还可以用手整一整);
12、烧热平底锅,转小火,“碗口”朝上放入饼胚;
13、略烙一会儿,将“碗口”压平;
14、烙至底面上火色,翻面;烙至两面酥脆、熟透,其间可以盖上锅盖焖一会儿,并适时翻面。用手按按饼胚的边缘,不塌陷、有弹性,基本就熟了。
第三步:腊汁肉夹馍
1、馍快烙好的时候,捞出腊汁肉,瘦肉、肥肉、肉皮,一起切碎;
2、馍出锅,趁热剖开,夹入腊汁肉。

    贴士:
1、吃起来应该是肉香、馍脆、瓤松软,不需要加汤汁也是满口流油。
2、可以像街头小摊一样,夹点儿辣椒、香菜,甚至再夹上个鸡蛋什么的,都是可以的。不过据说正宗的西安腊汁肉夹馍是不加这些东西的,自己在家吃自然随意。
3、肉要炖透、炖烂,充分入味儿。如果是晚上炖肉,早上吃馍,肉要炖半晚上、焖半晚上呢。据说,地道的腊汁肉要用十几种香料来炖,每种香料都有一定的比例,估计这个比例不是轻易能搞到的。在家做,能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就别追求完美了。肉吃完后剩下的汤汁千万不要丢,放进保鲜盒冷冻保存,下次再做的时候拿出来解冻,再加配一些调料就可以了——哈哈,咱也有“老汤”了不是!
4、白吉馍用的面粉越精制越好,我也想健康些,有一次加了点儿全麦粉在里面,小朋友一口就尝出来了,老大不高兴。
5、白吉馍是一种半发面的饼,千万不要象发馒头、发面包一样发酵,这个季节30分钟,夏天估计20分钟就行。
6、最后夹肉的时候讲究“宁要肉等馍,不要馍等肉”,意思是肉切碎、剁好等着,馍一出炉立即趁热夹肉,要的就是馍的酥脆和热腾腾的麦香气

    古城小吃一绝

      西安的腊汁肉夹馍可称古城小吃一绝,虽然在西安卖腊汁肉夹馍的到处都是,但以鼓楼什子南,竹笆市路东的“樊记腊汁肉”为正宗。说腊汁肉夹馍首先要说夹腊汁肉的馍,夹腊汁肉的馍叫“白吉馍”,白吉馍也就是发面烧饼,在西安叫起面。但它与一般的烧饼做工不同,第一,面要好。第二,和的面比一般的烧饼面要软。第三,烙饼的的方法稍有不同。一般的烧饼面坯为饼状,而白吉馍的面坯为碗状,烙馍时碗状面坯的碗底朝下进行烙制,这样烙出的馍的火色非常漂亮。烙制好的白吉馍直径约110mm,馍的边缘有大约15mm毫无火色的白边,白边内侧有一线若隐若现约3mm火色线,火色线形成一个很周整的圆,圆圈内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图案,很漂亮。出锅的白吉馍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馍瓤绵软可口,馍的外型搭眼一看,其形制,图案就象一个汉朝的瓦当。白吉馍上不带火色的地方不带一点杂色,洁白如玉。白吉馍带火色的地方,火色深度恰到好处,色如褐翡。总之一句话—“特色得很”!

      前面说了“白吉馍”,接下来咱再说“腊汁肉”。“腊汁肉夹馍”的“腊汁肉”要选上好的猪肉去骨用老汤也就是腊汁汤文火炖制。炖腊汁肉时汤锅里都放什么调料,那是人家的商业秘密,一般不传外人。有一次去吃腊汁肉时正至傍晚,见他们正在给汤锅里配料,这引起了我的兴趣,细观配料中有桂皮,草果,丁香,八角,小香等物,出呼我意料之外的竟然发现配料中有大块的冰糖。煮肉放冰糖?冰糖在煮肉时起什么作用?少加思索,恍然大悟,樊记腊汁肉出锅时那种透明的色泽,润亮的外表和饱含腊汁的那种柔软的质感可能与冰糖有关。我为了进一步弄清腊汁肉的制作方法有意和正在下料的师傅搭讪:“这么早就煮肉?”“哦。这肉要煮一夜呢。”“煮一夜?煮一夜不就把肉煮落锅了!”“哎不,前半夜煮,后半夜要闷。煮一夜?煮一夜就把肉煮日塌喽。”师傅一边说一边得意的用大汤勺扬起汤锅里的汤:“你看这汤浓不浓?煮肉的腊汁要浓,不浓就收不住肉。象你地用清水煮肉卧就把肉煮化咧。”听师傅这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
      煮腊汁肉不但肉要好,料要精,而且最主要的是那锅陈年的老汤。前几年《西安晚报》介绍樊记腊汁肉,说那锅煮肉的老汤有上百年的历史,看来此话不假。樊记煮腊汁肉的大锅直径有三尺有余,中储老汤,老汤的颜色为酱红色,很稠,其上有油,厚寸许。煮肉时要再加料,加水,将老汤的浓度调止适度。再将肉切成长约尺五,八寸见宽的方块,整齐的放入锅中。肉上压一井字形木格,格版上放青石数块,将肉压入汤中,其后用文火轻煮慢炖经夜始成。煮成的肉软若脂膏,饱含汤汁。色如黄翡,光鲜明亮。它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馥气馨,入口即化。
      腊汁肉夹馍一般黎明时分就开始营业,但在卖腊汁肉夹馍的时候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只能肉等馍,决不能馍等肉。为什么?假如烙好一大堆白吉馍等着夹肉,馍放的时间稍微一长就皮软了,也就失去了白吉馍皮焦酥,瓤绵软的口感。卖肉夹摸的时候先将已经酥软的肉慢慢的从锅中用漏勺托出,放到案上,用刀将肉的精肥分均,等摸出锅。馍一但出锅,面案的师傅就将刚出锅的热馍立即送到肉案,肉案的师傅就立即将刚出锅的热馍从侧边刨开将肉夹入馍内,再在馍上裹一条三指多宽,一扎多长的白麻纸递到食客手中。这时的腊汁肉经热馍一夹,腊汁肉中的腊汁就全部浸入馍瓤之中,馍瓤含腊汁为饱和状并有少量的腊汁从焦酥的馍皮龟裂出溢出。下来就可以品尝了,吃腊汁肉夹馍要趁热,一口咬下,腊汁肉夹馍的馍皮的酥,馍瓤的软,肉的香,汁的淳全在不言之中。

懒人525(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