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民间俗称“鸡头莲”,是属于睡莲科芡属的水生植物,芡属是个单型属,只有这一物种。芡的种子称为“芡实”或“芡米”、“鸡头米”。是“勾芡”用的“芡粉”的最初来源。
形态特征
本种是一种大型的一年水生草本植物,多刺。
叶有两种形态:初生叶为沉水叶,椭圆肾形或箭形,4—10厘米长,初生叶柄及叶面皆无刺;次生叶为浮水叶,直径达30—130厘米,呈圆形或椭圆形、盾状,全缘或有弯缺,革质,叶下呈紫色、有短毛,叶脉分支处有尖刺,叶柄可长达25厘米,粗壮、有密刺。
花长约5厘米,萼片4裂、宿存,长1—1.5厘米,披针形,生在花托边缘,萼筒与花托基部融合,内面紫色、外面密生弯硬刺,花萼比花瓣大,花瓣呈矩圆披针形到披针形,长1.5—2厘米,紫红色,呈数轮排列,向内渐变为雄蕊,花葯矩圆形、药隔先端截状,子房下位、心皮与心室各8个、无花柱,柱头盘凹入,柱头红色。花梗粗壮,可达25厘米,有密刺。
浆果球形,乌紫红色,革质,外有密刺,直径3至5厘米,顶端有直立宿萼,不整齐开裂。含种子20—100个。
种子球形、长十余毫米,假种皮浆质、厚种皮黑色,胚乳粉质。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中国中部、南部各省均有产,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果实可食用,也作药用。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寒。生长期间需要全光照。水深以80-120厘米为宜,最深不可超过2米。最宜富含有机质的轻粘壤土。在长江流域一带,4月上、中旬,当气温升至15度以上,种子在浅水中萌发,约经20-30天,即可长出定型圆叶。
分布范围
芡分布于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等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池塘、湖泊、沼泽等湿地。
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朝鲜半岛
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海南、台湾)
日本(本州、九州)、缅甸、孟加拉
印度(阿萨姆、比哈尔、查谟克什米尔邦、曼尼普尔、米佐拉姆、拉贾斯坦、特里普拉邦、北方邦、西孟加拉)等地都有分布记录。
食疗价值
芡实粉粥
原料:芡实粉30克核桃肉(打碎)15克红枣(去核)5~7枚糖适量
制作:芡实粉先用凉开水打糊,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拌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加糖。
用法:不拘时服。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适用于脾肾气虚、精气不固而引起的遗精、滑泄、腰膝无力等。
@网络营销能力秀@梧桐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