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核电站

家乡区县: 阳江市阳东县

     阳江核电站是中广核集团在广东地区的第二核电基地。项目拟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 CPR1000技术,一期工程拟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由中广核集团阳江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相关报告

可行报告

2008年5月7日至9日,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阳江市召开了阳江核电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到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对《阳江核电厂工程(6×100万千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介绍,并分组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原则同意设计单位编制的《阳江核电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阳江核电站本次审查会是继阳江核电站工程1、2号核岛基坑通过国家核安全局检查后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为阳江核电站工程通过国家审查核准奠定了基础。

2008年4月10日,面向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广东台山核电站的银团贷款包销协议在北京签字。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姚中民、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等出席仪式。阳江核电有限公司、台山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立刚、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俞小平、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陈四清分别代表三方在贷款包销协议上签字。根据签署的协议,广东台山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总贷款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人民币,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作为联合牵头银行为两个项目提供贷款包销,为两座核电站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合作进入新篇章。广东阳江核电站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所属阳江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项目采用中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是中国一次性批准开展前期工作规模最大的核电站。广东台山核电站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所属台山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行。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广东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国际领先的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两台170万千瓦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当前,广东台山核电站前期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计划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质量

2008年12月16日,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 李克强向阳江核电站开工表示祝贺,并向全体参建者表示诚挚敬意。他指出,当前中国核电进入重要发展时期,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调整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希望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核电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努力提高核电技术水平和自主化能力,把阳江核电站建设成为优质高效工程,为国家核电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阳江核电站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位于广东省西部沿海地区,采用中国自主品牌的CPR1000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将连续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建设史上首个按厂址建设规模一次核准的项目。首台机组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全部机组建成后,综合国产化率可达到83%,年发电量450亿千瓦时。该项目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出资建设,总投资近700亿元。阳江核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国核电自主化水平,推动核电产业升级;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投资,带动制造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省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各参建单位代表出席了开工仪式。

数控系统

随着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数字化仪控系统自主化意向书的签订,我国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将在阳江核电站实现100%国产化。承担此项建设任务的中广核集团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当前正以阳江5、6号机组为依托,进行科技攻关,计划在2010年前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系统样机,实现自主研发核级系统的上线应用。这将是我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将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

数字化仪控系统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作为核电机组的关键设备,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主设备比作核电站的躯干,那么数字化仪控系统就是核电站的神经和大脑。该系统从设计到制造,需要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系统复杂度、接口处理等方面的要求,综合了计算机、通讯、显示和控制等多项技术。之前其核心技术一直垄断在国外3至5家企业手中,系统设计、制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它的全面国产化将填补我国数字化仪控系统领域关键能力的空白,彻底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有利于增强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降低核电站建设成本,促进我国核电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4 年,为实现国家提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目标,中广核集团决定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建设中采用最具挑战性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及先进的控制室系统。2005年10月,中广核集团联合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工程应用设计、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推进后续核电项目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化工作。
从2007年开始,随着红沿河、宁德、阳江等核电项目的开工建设,中广核集团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依托项目建设,深入系统地推进数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工作。按照计划,在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项目中,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广利核公司自主承担了数字化仪控系统非安全级系统的设计和供货任务,全系统国产化率达到60%;在宁德核电站1、2号机组和阳江核电站1、2号机组,国产化率达到70%-80%,实现项目牵头方由外方到中方的转变;在红沿河、宁德和阳江核电站的3、4号机组上,国产化率达到或超过80%,并逐渐完成由国外厂家承担技术责任向国内厂家承担技术责任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到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建设时,将实现全范围国产化零的突破,实现中方总包,承担技术责任、非安全级责任和安全级责任。

当前,作为中广核集团推进核电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核电数字化仪控领域,已形成从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集成、系统测试、产品研发与制造到安装、调试、维修与设备管理的完整配套机制,逐步掌握了数字化仪控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国产化能力,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同行第一,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行业内首个“国家级先进仪控系统研究中心项目”。同时,该公司还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核电行业重大工程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中的三项重要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菜丫玲(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