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双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嘉福寨。此寨似乎是刻意给后人留下一道历史谜题。从堡到寨的过程,从庙与寨的因缘,从罕见赤榕的怀石崛起,从寨庆吉日的联对,从寨子周边村落的兴盛,从寨内流传的民间故事……,一道一道的史谜耐人寻味、待人破解。
一、从大伯公庙说起。庙在嘉福寨后面不远处。该庙建于大明嘉靖年间,由“堡众仝立”。以此推测,嘉福寨前身是一个城堡,属军事重地。由周家兵驻防,周家兵是周德兴后裔所统率。来此驻防,一防倭寇进犯二防山上盗匪骚扰。周氏为求稳定军心,保佑平安,就以堡众的名誉,在寨子后面建庙立佛。由此推断:嘉福寨前身是军事城堡,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约1523年),计有四百多年历史。
二、城隍庙的建立和嘉福寨的取名。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驻兵撤走。但周氏家属恋城不舍,安下家来。在清朝雍正五年,他们将城堡进行大规模的修筑,把城堡改建为民用寨子。为铭记城堡的历史,在寨子里建立一座城隍庙,保留原先堡内的主要通道及公用设施(例消防池、水井等),并取用“嘉靖”(建堡时间)、“福建”(建寨地点)的头一字作为寨子之名。
三、大伯公石像的由来传说,在修筑寨子大门和镶置“嘉福寨”石匾时,石匠千方百计都没法搞好这个工程。有人建议石匠去求助大伯公的帮助。石匠向大伯公许愿,只要大伯公助他完成工程项目,他要为大伯公雕塑一尊石像。石匠果真圆满了工程项目,领上工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不料上了船,船却撑不动,有人下船探看。船头底下被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卡着,不得动弹。石匠立刻恍然大悟,原来只顾欢喜,竟把许愿的事给忘了。石匠随即抱上那块石头,连忙为大伯公雕刻石像,恭恭敬敬地安上去。船终于平平安安地载石匠回家了。但这精雕细作石像后来竟被人偷盗。害得庙边的一棵榕树,伤心地枯掉了半边,老人说了,这是有灵性的榕树在为大伯公庙下半旗致哀呢。
四、嘉福寨建成后,周氏请外面的村民入居。人们欢天喜地搬进寨子里,有心人还特地设立寨庆吉日,赞颂周氏的功德。曾在佳庆日子,人们在寨门两边贴上一幅对联:“乐善好施之人永记,嘉福永续兮意长留。”横匾写“源远流长”。表达人们对周氏的感恩敬意。周氏后人也很器重村人的盛情厚意,于清朝嘉庆二十二年间,重修大伯公庙以示叩谢。
五、嘉福寨仍保留我国建筑的特色,以中轴线为主,两边成对称式格局。以寨子大门为主,入门就是一条中门街为中轴线,直达寨子后的城隍庙。中门街两边的构建住宅呈对称型。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寨子里的房屋较为密集,人们重视防火设施。两边均开挖水池以防火,水池前各有一条防火专用的横向通道与中门街相接(现今北边的遗址可见)。人们安居寨内,都称“寨内”。沿用至今,该村子就叫寨内社了。
六、就在寨内后边,城隍庙左侧,在寨墙边缘居然长出一棵赤榕。可以说赤榕属于罕见的树种,树皮呈赤红色,无须根,不容易成长。也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多长时间,赤榕让人不觉察,悄悄地长大,掀掉压顶的寨石,更干脆地以它的粗根左一块、右一块地把石条盘抓在树怀里,形成怀石崛起的奇观。从长约十米高,胸围有四米八粗,怀抱十几块条石的情形来看,非有百年之久是不可能创出此奇迹的。
七、嘉福寨并不大,宽约百多米,长不上三百,但历史意义不小。在当时确实起了保一方平安的大作用。在寨内社附近的村落,人丁兴旺,农业发展。北边顶寮村苏氏成了养鸭大款户,盖上了一幢大房;南边洪氏盖起了一座大厝人称九十九间;丹山社也是人气兴盛。
余志宾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余志宾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yuzhib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