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白雀寺镇位于嘉陵江上游沿岸,距略阳县城南17公里。该地以汉文化为主,以商业文化为重,集蜀、秦、陇、羌等多种文化元素为一体,素有略阳南路经济文化中心之称。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天汉先锋行动党建阳光雨露计划“文化引领”工程,深入挖掘镇域内优秀民间艺术,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以文化建设树立农村新风尚,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古镇。
贴近实际,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提供文化便民服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精神,该镇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项目。近年来,该镇以项目为载体,结合集镇暨陕南移民安置点建设整体规划,通过科学论证,编制了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古镇建设规划设计。通过嘉陵江干流治理以及有限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科学设计集镇,重振水运码头集市,重点突出对古街的保护和修复,在维护原貌基础上,将建成独具羌族风格的民居建筑群。整体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建筑风格主要体现羌族文化元素,兼容佛教元素,集汉、蜀、陇等文化元素为一体,修建文化站、林业站、邮政所联建楼面积约505.3平方米。积极争取“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为农户配备“户户通”设备1031 套。在全镇19个村配齐投影机、播放器、幕布等全套设备。已建成1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确定管理员,为当地干群提高了优质文化服务,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贴近生活,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镇许多文化通过口耳相传、代代相继。为挖掘整理镇域悠久的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全镇文化遗产,鼓舞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该镇召开会议,邀请文化界人士、民间艺人、为“建设文化强镇”献计献策。并增加经费,投入人力、物力,通过深入调查,挖掘非物质文化,对嘉陵江船工号子、羌族民歌、南部唢呐、锣鼓草、羊皮鼓、表席、说唱吉利、十字绣、根雕,书法、绘画、奇石收藏等文艺进行整理记录。对白羊苏端公传说、打儿石民间故事传、南部姓氏文化,婚丧嫁娶习俗等文化深入挖掘,丰富活动形式,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嘉陵故道、白雀古镇、王富沟溶洞、水洞子溶洞、蔡家营毛公山、边家沟楠木群等丰富旅游资源,创建健康积极和谐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白雀寺镇,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建设大发展。
贴近群众,发掘乡土艺术人才,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以完善民间文艺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文化传承人为目标,该镇开展民间艺人摸底调查工作,建成了白雀寺镇民间文艺人才信息库。目前,信息库已收录文艺人才71人,对镇域内文艺人才进行编号,详细登记文艺人才的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文艺形式。白雀寺党委牵头召开了白雀寺镇民间文化研讨座谈会,遴选优秀人才加入汉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全镇有23人成为汉中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帮助解决民间艺人家庭中存在的困难,在扶贫帮困、子女上学等优惠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引导其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新人,做好民间文化的发扬传承。同时,日臻完善民间艺人管理机制,形成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惠农增收的长效机制,组建了白雀寺镇文艺巡演队,主动向外推介文化建设成果,重大节日期间在全镇19个村、略阳县城嘉陵广场进行巡回演出,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八 一”小学举办了为期一天的首届“兴洲建安杯”地方文化艺术节,整个活动由农民文化体育竞赛、民间艺术品展览、文艺演出三部分组成,精心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