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岁月的记忆:罩子灯、自制煤油灯

家乡区县: 安徽省蒙城县

继上次介绍了我们蒙城的两大老物件之后,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蒙城的另外两大老物件---罩子灯和自制煤油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罩子灯

罩子灯是家庭照明用具,应用于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随着电灯的到来而消失。
罩子灯由灯座、灯头和灯罩组成。灯座是一个玻璃器皿,由三段连接而成,下端是一个倒扣的圆锥体,保证放置在桌面上比较稳固;中间是一段圆柱体,便于握持移动;上端是一个圆柱形的容器。灯头一般为铜质金属,旋拧下端的螺丝绞便可让灯头与灯座成为一个整体。
罩子灯使用约1厘米宽的扁平棉绳做灯芯,灯芯下端放入容器内,上端通过灯头旁边的一个小齿轮控制可以升降。灯头四周有四个具有弹性的爪子,用来固定灯罩,灯罩是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的玻璃筒。使用时,向灯座容器内注满煤油,点燃吸到煤油的灯芯,再罩上灯罩即可。
在那个年代,罩子灯需要花钱购买,与自制的煤油灯相比,未免过于奢侈,所以,罩子灯往往成了文化品位的象征,多用于经济条件较好、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厅堂、书房或婚房的照明。即便是这样的家庭,厨房内也像普通百姓家一样,使用着自制的煤油灯。
罩子灯的灯光,摇曳着人们的梦想,也照亮了一代人的前程。


自制煤油灯

自制煤油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广大城乡普遍使用的、最传统的照明用具。选一个大小适宜的、带金属瓶盖的玻璃瓶,在瓶盖正中间穿一个大小适宜的洞,插入一个薄铁片卷成的小圆筒,用棉绳做灯芯,灯芯上端从小圆筒穿出,点燃即可照明。由于自制煤油灯缺少防风玻璃罩,从堂屋到厨房的移动往往要用一只手或身体遮挡才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不仅给了人们光明,而且给了人们智慧的启迪。请猜猜下面的谜语:“玻璃瓶,插根藤;藤上开花明又明”、“常年带个玻璃帽,常喝浓酒醉不倒;沾点火星发脾气,头上呼呼火直冒”、“小小池塘是我家,水底攀藤藤开花;水干藤枯花也落,不结果子不开花”,猜出来吗?对,就是传统的煤油灯。
有关煤油灯的俗语也很多,比如:“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灯盏再小能照亮,油篓再大不搁舀”、“灯窝里没有油熬捻子,腰包里没有钱急汉子”、“灯苗虽小,能照亮间屋;羊蹄虽小,能走出条路”等等,深奥的道理被说得通俗易懂。
那个年月,伴随着昏黄的灯火,听到的往往是美妙的摇篮曲和吱吱的纺车响,看到的常常是慈母手中线,抑或是女儿的嫁衣裳。

*************欢迎大家与我微博及博客互粉,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梧桐子我为家乡代言:

本文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bad8570101r2af.html

梧桐子家乡区县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anhui/mengcheng.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wenyan520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965035095/profile?topnav=1&wvr=5&user=1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65035095

蔚妆Cherry(2014-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