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抓好五个整合,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实施方式整合,教与学方式整合,学习与发展领域整合,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实验研究课题20余项,并构建了“协同创新”主导教学模式。我们还根据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了以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发展差异度、班级质量聚合度、学生组群发展提高度、教学服务满意度为内容的教学评价改革,一生一策,分类指导,分层递进,跟踪问效。
我们在保持上下两轮课改连续性的基础上,围绕新课程方案,重点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方面进行制度修订、补充和预设,编辑了18万字的《新课程校本制度》和27万字的《新课程改革与有效教学》。
制定了新课程实施流程,细化了《牡一中新课程设置方案》,并对选课指导制、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和课程资源整合等新制度进行了模拟性操作,完善了《牡一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新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认定办法》。对各领域和各科目的学习资源进行预设,编制《课程资源指南》。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已开发选修课 281门。启动了名师讲坛,其中校首席教师赵君分别面向在校师生和全市语文教师所做的《中国人的圣书—论语》讲座引起了较大轰动,为全校教师构建校本选修课模块提供了借鉴。
学校编辑科研和课改成果集8部、校本教材25本,其中出版专著和论文集2部,理化生实验探究报告1套12册,拟出版课改系列丛书1套3册。学生中有590余人次在学科奥赛和体育艺术竞赛中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在全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我校运动队以打破5项纪录、获得18枚金牌的成绩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6校本培训
编辑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分阶段、分层次抓好教师培训。一是抓好基础培训,近几年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到我校做解读新课程方案和实验项目专题讲座10余次,校级领导也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做课改辅导讲座2-3次;二是抓好骨干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40余人,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参加英语语言培训8人,通过他们形成教育教学核心力量;三是抓好专题培训,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储备校本课程资源;四是抓好教研培训,进一步落实学科实施新课改的责任,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需要的课程范式、教学范式和教学组织范式;五是抓好实践培训,每学期举办“五个一”课改月系列活动,教师每人提供一个教学方案、一节研究课、一个教学案例、一套习题设计、一篇调研报告或研课心得,在课改实践中反思提升;六是抓好薄弱科目培训,通过政策引导和岗位调剂及竞争上岗等方式竞聘通用技术教师,靠挂牡师院对艺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教师中有61人次在国家和省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500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或课改成果奖。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们在校内推行了教师职级制,评聘首席教师、拔尖教师、骨干教师、胜任教师和合格教师,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