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曲周本地人,却被我们曲周人民誉为“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功臣 !
辛德惠(1931年12月24日—1999年5月27日),辽宁省开原县人,汉族,共产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80年代后,创立了“泛生态学”—一普适性工程生态设计及理论;较早地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考虑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为生产—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方法;1999年5月去世,享年68岁。
1954年7月开始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助教、副教授(1979年),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6年)。1973年以后,教学工作以外,主要参加黄淮海平原盐泽地地区综合治理曲周实验区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科技攻关 专题的科研工作。1973年~1980年为主要参加人,1981~1987年和1991年为曲周实验站站长。“六五”“七五”“八五”黄淮海平原区域治理项目主要参加人和曲周实验区主持人,1997年为国家基金重点项目桓台区主持人。 在承担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国家重点项目(主参人)和“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曲周试区专题(主持人)21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创立了工程科技领域的一个新方向,一门新学科~工程生态设计的方法和理论~泛生态学。 1975年作为两位主参人之一,总结提出综合治理盐渍化低产地区旱涝盐碱浅层咸水的以深浅沟工程系统为基础、农业措施与水利工程、生物工程、田间配套工作相结合的“浅井~深沟体系”,曲周张庄实验区仅粮食亩产就由治理前的70多公斤增加到741公斤(1989年),引起了国家重视,建立了2。8万亩综合治理区。联合国农发基金会也在曲周县建立了28万亩综合治理项目区,到1989年4年间项目区累积增产粮食10718万公斤,棉花1692.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4929.36万元。
1999年5月2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参加全国松材线虫病考察途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以身殉职。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信念:“为了未来事业,竭尽余力,死而后已”。
至今,曲周实验站依然存有他的墓碑,我们县的师生,各界学者,每逢清明时节都会为他献上我们深深地敬意和缅怀!我的家离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很近,骑车10分钟就到了,记得小时候还经常去看的事迹听他们讲辛德惠的故事,现在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有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来实验站实习,大家对他都是油然而生的敬意和谢意!
更多家乡精彩介绍请登陆:
梧桐子区县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quzhou.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76327453
我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iumengzi
新浪微博:让时光告诉你 http://weibo.com/liumengzier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