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名人(廿四)——“外来妹”刘莉

      刘莉,一位从四川嫁到宽城的媳妇,就是这位“外来妹”,凭着自己的勤奋,几年里,由一个负债几万元的贫困户,变成了拥有资产几十万元的小康户。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文明户,成为省级致富女能手。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她谦虚地说:“说实话我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和外地及同仁们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 提,只能说是比我们村一般农家妇女,多吃点苦、多受点累、多收入一些。有党的好政策,只要自己勤奋努力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1999年这位四川妹嫁到宽城满族自治县最为偏僻的大石柱子大闫杖子村。当时,李江家赵可谓家徒四壁,除了婆婆患病去世时欠下的两万多元的外债,仅有的一件家用电器是一台旧收音机。面对这种窘境,要致富,路在哪?刘莉坚信富裕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凭着多年的打工经验和视觉,刘莉走遍了左近乡镇寻找商机、寻找致富的落脚点。考察中她发现,附近乡镇没有养鸡的,鸡蛋会有一定市场,她决定抓住这个市场的空缺,试养一批蛋鸡。由于有多个养鸡失败的先例,她的想法遭到丈夫和公爹的极力反对以及许多好心乡亲的劝阻。认定只有爱拼才会赢的刘莉没有退缩。她三次去唐山、丰润,两次去辽宁建昌、刀尔登,多次跑宽城学习养鸡技术。边观察思考,边询问、记录,买回书籍自学,当心中有了底后,贷款5000元从唐山购买了500只雏鸡和设备,利用家中原有的两间简易门房养了起来。由于自己不怕苦累、不怕脏臭,基本上掌握了蛋鸡的饲养技术。四个月后,除意外伤亡几只以外,已都正式产蛋,每天产蛋50斤左右,每天纯利润都在30-50元之间。一年下来,500只鸡纯收入15000元左右,解决了家中的正常开支。

    试养成功让刘莉信心倍增,她深深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农民的致富法宝”。在亲戚和村干部的担保下,她又贷款2万多元,在自家院内盖了六间鸡舍,将饲养量扩大到1000只。为了打开市场,刘莉每天骑着摩托车,带上一百多斤鸡蛋,早晨六、七点钟出发,翻过两道山岭,远到七、八十里外的青龙县马圈子镇等地,走庄串户卖,有时晚上9点、10点才到家。打鸡蛋是常有的事,除此外摩托车还时常出现故障,其中两次丈夫和公爹见晚上八点多还没有回到家,就去接,一次接到岭上,一次接到青龙县境内,那两次到家已晚上十点多。回想起创业的艰辛,刘莉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哭出了声。

   为了取信顾客,刘莉从不缺斤少两,同时价格上总是比别人每斤便宜两角钱。遇上没钱的先赊着,买卖中总是笑脸相迎。日久天长,赢得了广大顾客赞誉和信赖,建立了良好的朋友似的信誉关系,鸡蛋由开始卖不动到后来供不应求。 

   在养殖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刘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她并不满足,她正在筹划更大的目标:力争投资100万元,建立万只养鸡厂、千头养猪厂和10万袋蘑菇大棚。实现肉鸡出售5万只,鲜蛋出售50万斤,活猪出售5000头,蘑菇出售100万斤;并力争注册绿色畜禽、农产品商标,争创全国畜禽出售名牌,让大闫杖子村农产品走向全国;力争全村实现畜禽等农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户均纯收入2万元。

 

wm23IXM7K492(2014-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