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主要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清远市清城区

历史名人:刘 瞻

      刘瞻,字几之,唐代连州人。父亲刘景曾就教于诗人刘禹锡。刘景进士及第,开了连州学子进士之先例。刘禹锡欣然写诗以赠: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青光。

      刘瞻则是于唐大中年间登进士第的。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大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荐为翰林大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承旨,出太原尹,兼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即为宰相。时为唐懿宗九年(公元869年)。

     刘瞻为宰相时间不长,但有两件事却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一件是同昌公主事件。咸通十一年八月,同昌公主因病而亡,唐懿宗悲痛不已,认为是御医医治不力。把为同昌公主医病的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二十多人杀了,还不肯罢休,又把这些医官的家属亲人三百多人逮捕,关进死牢,准备斩首。一时整个长安闹得沸沸扬扬。

      作为宰相的刘瞻闻讯后,立即召集谏官,准备劝阻懿宗这一暴行,但谏官们都畏惧懿宗,不敢说话。刘瞻只得亲自上疏谏阻,他说:“修短之期,人之定分……纵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今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

      然而懿宗哪里听得进去,立时便拉下脸来,刘瞻不顾,仍据理力争。懿宗大怒,把刘瞻贬到了离京都万里之遥的guan(音“灌”)州(今越南义安一带)为司户参军。

      刘瞻为救三百多无辜性命而冒死直谏,虽然获罪被贬,但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行为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并光照后人。

      再一件就是刘瞻的清正廉洁,为世人所景仰。据史书载,刘瞻正是因为“素有清名”才入阁为相的,在他为救无辜而获罪于皇帝时,皇帝命翰林学士郑畂草罢瞻宰相制诏。什么罪呢?郑畂列不出,反而在制诏中表荐了他:“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贿,惟畏人知”(《资治通鉴》)。

       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数亩之居还不是自己的私房,而且还能拒绝四方只贿赂,真是难得的清廉之官。我想,正是因了他的无私,才有了敢于冒犯皇帝的无畏。

       在荣誉面前,刘瞻却是躬谦之至。懿宗死后僖宗即位,为刘瞻平反,官复原职。长安的百姓听说这位贤相又要回长安了,无不欢欣鼓舞,加额以庆。他们还准备在刘瞻到京城之时凑钱请百戏来迎接这位贤相。这本来是件多么荣耀风光的事呀。但刘瞻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即改变了回京城的日期和路线,回避了这一别人求之不得的殊荣。

        刘瞻,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不慕虚荣的贤相。他与曲江张九龄相比,毫不逊色。不幸的是他第二次入相不到三个月,却不明不白地去世了,有的说是暴病身亡,也有的说是奸妄所害,史书没有定论,反正死因不明。

       刘瞻死后,家乡的族人为他在连州巾峰山麓堆了一座衣冠冢,并立有墓碑。墓、碑均在文革中被毁。最近听说连州市政协发起倡议,捐资准备重修刘瞻墓,让这位不畏强暴、清正廉洁的一代贤相魂归故里,也让邑人在凭吊、瞻仰这位前贤的同时,有所收益。这在提倡反腐倡廉、以法治市的今天,不为不是一件善举。愿刘瞻墓早日修成,愿一代贤相忠魂早归故里。

昂~~~昂(2014-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