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编辑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七星关区相连。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根据贵州省2012年统计年鉴,截止到2011年末大方县户籍人口为109.84万人,少数民族占33.02%,农业人口近100万人,占95.2%。大方县常用耕地为50421公顷其中水田为4661公顷。[1]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地理位置优越 [2]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的乡镇31个,其中一类贫困乡镇4个,二类贫困乡镇20个,三类贫困乡镇7个,有贫困人口8.62万人,低收入人口13.47万人。
大方物华天宝,蕴奇藏珍。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无烟煤、硫铁矿、高岭土、大理石、冰州石等19种,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总储量为102亿吨,其中上表储量为53.02亿吨,是全国重点烤烟生产基地,也是英美烟草公司基地和贵州省进出口公司烟叶基地县之一。
2发展历史
编辑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和2012年贵州统计年鉴,到2011止大方县户籍人口约110万,常住人口约为78万。[1][3]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良好的生态
良好的生态
2013年,撤销鸡场乡、黄泥塘镇,合并设立新的黄泥塘镇;撤销高店乡,设立对江镇,并划入大方镇的金星等9个行政村;撤销大方镇,设立慕俄格古城、顺德、红旗三个办事处。调整后,全县辖3个办事处、10个镇、24个乡(其中18个民族乡):慕俄格古城办事处、顺德办事处、红旗办事处、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县政府驻红旗街道。[4]
大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县城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明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大方县,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治所大方,世代相袭,使大方成为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积沉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奢香在摄贵州宣慰史期间,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致力于发展水西经济、文化,深受人民爱戴。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书法、灯谜、诗词、楹联、木
雕、农民画、漆器工艺等,一直在黔西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兴盛不衰。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贵州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为“广播电视先进县”。记载历史轨迹的“井文化”、“塔文化”和贵毕高速公路修建后的“桥文化”与大方传统的荆州龙灯、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坡、白族节等民族风情串起了人类文明的链珠,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方传统文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水乳交融,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源
详情请访问我的能力秀主页,只要你抓住时间,相信你就可以销售机会,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选择等待时间,你最终也只能做cryboy松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