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简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宛城冶铁遗址;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所,故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1]
2003年6月1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995年11月4日发现的永久编号为9092号的小行星新命名为“南阳星”向世界发布,为世界各国公认。[2]
2013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30平方公里。南阳市是豫陕鄂三省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3],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举办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南阳再次位居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仅次于郑州、洛阳。[4]南阳市简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宛城冶铁遗址;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所,故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1]
2003年6月1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995年11月4日发现的永久编号为9092号的小行星新命名为“南阳星”向世界发布,为世界各国公认。[2]
2013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30平方公里。南阳市是豫陕鄂三省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3],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举办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南阳再次位居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仅次于郑州、洛阳。[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