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大冶石雕

家乡区县: 大冶市

   大冶石雕还是比较出名的,也许外界知道的少。那么今天讲一下我们大冶石雕的历史吧!

     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的民间石雕艺术以尹解元村为代表,素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而闻名中外。其先人,从唐朝开始,便开山取石,依石而雕,世代相传。“大冶石雕”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据《尹氏家谱》载,在唐朝的时候,尹家由甘肃天水迁到江西,若干年后又由江西瑞昌迁至湖北阳新,而后又迁于大冶石板桥,再搬尹解元。在尹解元落业的第一代即解元公,因此得名。石雕从其“国”字辈到“成”字辈,已20代了。
传统的民间石雕技艺。保安镇尹解元村的先人,从唐朝开始,便开山取石,依石而雕,从此石雕工艺世代相传,他们凭借一锤一錾,化石为美,使这门技艺日臻成熟。石雕器具主要是锤子、凿子、錾子、铛子、尺等。
     大江南北、历朝历代,他们留下了大批的民间石雕艺术珍品。在武汉东湖公园,耸立着名闻遐迩的寓言石雕:《曾子不说谎》、《盲人摸象》、《射手和卖油翁》、《猎人争雁》,其造型栩栩如生,艺术地再现了几个诙谐而富于寓意的故事情节。这组石雕,是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先生设计,保安尹解元石雕艺人制作的,1987年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最佳奖。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石雕艺术精品,同时为学生课本的示范作品。1986年出自尹解元村的一只青石小狮子,在湖北省工艺美术展览中获二等奖,并参加1987年的中国首届艺术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现仍珍藏在尹解元村的古代精品有浮雕《渔樵耕读》,系清代民间艺人尹光德创作,其长1米许,高0.7米,构图严整,画面对称、均衡,透视也较准确,而又富有装饰趣味,对画面每一物象,精心雕刻得惟妙惟肖, 是一件精致的浮雕作品。构思得巧妙,含意深刻。
    保存在村中年代最久远的珍品是《关帝诗竹》碑,系该村一位号“杜陵二居士”的艺人于1716年为长    安碑林所刻,这块碑长约一米、宽约半米,上刻一株竹子,竹子的刻工精细逼真,的排列自然天成,巧夺天工,然而这些竹叶之间却是有意排列的,它们组成一首绝句:“不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透雕技艺要求甚高,它要求在坚硬的石料上进行镂空雕刻。武汉归元寺的空灯就是出自尹解元石雕艺人之手,还有“大门斗拱上的狮子”也是镂空透雕作品,可与宫廷艺术相媲美。“姜太公钓鱼”的石窗子、现代人在晴川阁的作品“狮子”、“丹凤朝阳”等取材广泛,构思巧妙,寓意深邃,都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尹解元石雕艺人制作的石雕品种,主要有如下几类:生产类的石雕 ;生活类的石雕 ;建筑类的石雕 ;装饰类的石雕 ;纪念类的石雕 ;信仰类的石雕等。在这些种类的石雕中尤以碑碣和石狮为主要产品。
     唐朝至今,尹氏家族世代传承,按其宗派石雕技艺传承辈份谱系为:“国汤均立字日永光中兴文献本维章传家礼仪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尹维权、尹本马、尹国安等。主要传承:(前面不清)尹献芬(光绪丙戌年)-尹兴廷(光绪戊戌年)-尹本喜(民国壬子年)-尹维松(70多岁)-尹维权(62岁)-尹维清-尹章立-尹国安。 其具有:世代沿袭传承,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区特色;作品流传范围广等等特点。

   

念薇*(2014-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