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古镇是政府颁发的第一个对台两岸交流基地。350年前,是靠山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半岛。据专家考证:清康熙元年间,政府实行“迁界禁海”政策,施琅将军驻军八年督造城池,命名“城内”,亦称“霞城”。
常言道,全国古镇一个样:一排房子一条河,唯有闽台古镇一个老城一条街,呈椭圆形坐落于海边,结合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特色,如古镇最大的博物馆群落,藏有一组价值连城的齐鲲匾额,能直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老祖先留下的风花雪月爱情故事馆(唯美的青楼韵史),男人看了笑哈哈,女人看了羞答答,小朋友看了问爸妈,让亲们如当年的才子佳人玩一次身如其境的穿越。台湾鹿港小镇的摸奶巷;藏有终身难得一见白蛇娘娘与小青姑娘,还可以让你亲密接触,做一回许仙当一回神仙。勘比茶马古道的霞城老街;台湾高山族歌舞秀、台湾民间电音三太子等表演等,让你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台湾与厦门。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连战、王金平也亲笔题词。是来厦门值得一去的景区。
闽台民俗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台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础上共同创造的,并具有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1)中秋博饼
博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漳州、泉州、金门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
(2)城隍庙庙会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霞城城隍庙,它是台湾地区、新加坡众多城隍庙的“太祖庙”,其庙会风俗曾入选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1月举办盛大的“集美城隍庙文化节”,邀请本地及海内外宗亲、民众重拾传统,体验庙会文化。
(3)阵头表演
闽浙总督马新贻的功德牌坊的前面是闽台古镇的阵头广场,每天都有固定的阵头表演如阿里山姑娘高山族歌舞秀,台湾民间特色电音三太子、斗鸡节目等表演。(注;雨天不表演)
闽台古镇至今是厦门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台湾同胞的回访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使得海峡两岸的感情根深蒂固,并且将台湾的文化传播到大陆, 如高山族文化等。闽台古镇主要的景区有:功德牌坊、霞城城隍庙、白蛇乐堂、霞城电影院、拱辰门、海峡两岸博物馆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