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创新激发包头文化活力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文艺名家在我市讲学

“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在我市评选。
5月27日,包头市书画创作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的第二天,位于七楼的艺泉堂画廊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就迎来了四五拨、10多位客人。负责人鲁清汶不时起身招呼客人,向大家介绍墙上的作品和创作者的情况,然后转身坐下,用意料之中的口吻告诉记者,“你看,客人来了吧。”

艺泉堂,在书画界有着“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超然地位的青州市摸爬滚打了14年,与700多家画廊毗邻而居,摸索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此次选择加盟尚名不见经传的包头市书画创作展示中心,与我市巨大的文化市场潜力有莫大的关系。

雄心勃勃的书画创作展示中心和艺泉堂,是包头市文化产业落地生根的又一实例,也是市文联以项目形式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构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战略重点的举措之一。

近两年,市文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协会会员成长愿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策划推动了“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包头市书画创作展示中心、百位名家进包头、文艺志愿者下基层、鹿鸣杂志改版五大项目,希望可以为释放包头文化市场潜力,激活包头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这几天,“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组委会陆续收到了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寄来的作品,等到8月15日征稿截止后将进入到初评环节。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将于10月份在我市举行。3月起征稿通知已经通过《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权威杂志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等面向全国发布。与2013年首届展览相比,今年的展览规模略有扩大,优秀作品仍将选出60件,但入选作品由去年的200件增加到了240件。作品评选仍将分为北京初评和包头复评两个阶段,优秀作品作者将具备申请加入中国美协会员的条件。

承办方之一的市文联主席白清元仍然对首届“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国画展的盛况记忆深刻:“3324位画家从全国各地寄来精心创作的3500多件作品,涵盖了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各类创作手法及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14位来自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等权威美术机构的国画名家担纲评委”。为了将这种影响力持续发酵,目前正在争取中美协的支持,希望将展览长期举办下去,将其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画展览品牌。

为什么对“品牌”情有独钟?白清元告诉记者,包头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但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却不多,而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于一身的文化品牌,是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书画集散地

作为一种绿色经济形态,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过,这个引擎在我市还没有“马力全开”。白清元用一组调研数据对此进行了解释:“青州市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去年的书画交易额就达到了近100亿元,而我们也就1个亿左右。”如何把包头的书画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文联瞄准了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画廊业,希望挖掘、培育、推广书画家和书画作品,引导潜在收藏家理性投资,为二级市场———拍卖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我市的产业化队伍中早有画廊的身影,“大概有20家,比较分散,不成规模”。为了集聚产业效应,促成规范健康的书画交易市场的形成,市文联提出了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书画集散地的构想,并把它列为年度项目多方争取支持。5月26日,包头市书画创作展示中心落地工商联大厦文化广场同心创业大厦,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成为呼包鄂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高端书画展示平台,包括青州艺泉堂、内蒙古盈福宝真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包头市古城书画院在内的8家区内外信誉、资质良好的画院、画廊入驻中心,开始了他们新一轮书画市场角逐。

刚刚起步的书画创作中心何以能吸引来自全国书画市场风向标之地———青州的艺泉堂画廊的目光?负责人鲁清汶告诉记者这缘于三个理由。一是当地政府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愿望以及由此释放出的积极的政策信号,“接触到的市文联、美术馆等热情备至,对市场表现出强烈的信心,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当地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潜在的消费市场,“在北京也就几百元钱一平尺的书画作品在这里上万元一平尺都有人买,同时也与我们打开西部地区市场的计划不谋而合”。三是包头丰富的书画资源、充足的创作队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艺术氛围,“市一级的书画比赛,除了都能见到国画、水彩、油画,还能见到钢笔画、版画这样的小画种,实在难得”。他准备针对包头市场的现状,举行一系列优秀画展和市场讲座,帮助当地收藏家实现艺术鉴赏能力的“自我觉醒”,为下一步深入书画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

本市画家王铭海新创作的画就挂在艺泉堂走廊外,对于本土画家在8个画院、画廊中占比很小的情况,他表示,“这很正常,是创作实力的表现”,但不能因此否认画廊的作用,“目前书画市场鱼龙混杂,我认识的几个收藏家花大价钱买了不值钱的画,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就是需要这些正规的、专业的、讲诚信的画廊来帮助我们的画家在市场上成长,帮助我们的收藏家进行准确的投资。”

打造文艺人才集聚的区域高地

2014年前几个月,各位文艺名家的身影频繁地在包头出现———纪实摄影届泰斗级人物朱宪民、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之一的刘洪彪、90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之一的鲍尔吉·原野等,他们都是应市文联“百位名家进包头”大型系列文艺培训活动的邀请,莅临鹿城为文联各协会会员以及众多的文艺爱好者传道解惑的。

“百位名家进包头”大型系列文艺培训项目自2013年11月启动,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邀请书法、美术、舞蹈等11个文艺门类的近百位文艺名家来我市讲学,截至目前已经有国画、摄影、书法、文学、舞蹈等门类的8位名家光临,在讲授文艺知识的同时,还为各协会会员的作品进行现场指导。据市文联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已经陆续有近4000人受益。与“请进来”同时进行的,还有“送出去”。

5月24日,由刚刚结束的包头市第二届书画大赛中获得优秀奖的中青年书法家组成的15人队伍,已经结束了中书协在呼和浩特举办的研讨班首个阶段的学习,并在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这已经不是市文联“送出去”学习的第一批文艺家了,去年首届书画大赛结束后,市文联就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从获奖的书画家中选送了11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画家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书协培训中心学习深造。

画家王铭海就是这11个人之一。去年9月份,他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开学至今他已经听过张复新、白云乡、田黎明等十几位美术教育家、国画名家的课,外出写生3次。自大学函授以来,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接受这么专业的美术培训。十几堂课听下来,他最大的收获来自创作理念上的转变。“对我们来说,创作理念的培养比创作技巧更重要,我以前构图时很随意,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思想,通过学习明白了,只有高度融入画家精神思想、个性体验的画作才能称之为作品。”他在与同学们的聊天中发现,很多人都是自费报名前去学习的,当地政府、文联选送的这种形式几乎没有,为此,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白清元也表示,今后将加大人才选送培训的力度,让其他门类的会员也有机会外出学习。

打造全国文艺志愿者服务示范城

“那时我们常常玩耍,玩到常常不想回家”,土右旗美岱召中学的音乐教室里,老师李小鹏弹着吉他,带着学生唱起自己写的《我们的童年》。彼时,经市文联多次争取,由中国文联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廖恳带领的调研组一行正在土右旗调研如何通过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等活动,从不同层面来支持包头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以前我是自己花钱去北京学习,这回专家要是来了,一定让他们帮我在写歌方面拔拔高,学精了我再教给我的学生。”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国文联音乐专家,李小鹏充满了期待。

市文联负责此项工作的张赛飞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已经确定通过文艺支教和乡村艺术教师培训两种方式,在我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目前活动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文艺志愿者招募工作也已经结束,6月份活动就会全面启动。“届时,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中心会同自治区文联招募的近10名志愿者,将为美岱召中学等三所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文艺支教,并以旗县为单位将音乐、美术教师集中起来,分别安排10天的集中培训,请名家名师授课。”

不仅乡村学校、乡村艺术教师需要来自全国、全区艺术家的点拨,基层的文艺爱好者也很需要。在二人台之乡土右旗,群众茶余饭后就爱看个二人台,嗓子好的还会登台唱上一小段儿。

“唱是能唱呢,但是唱得不好。”说这话的是常在土右旗呼二白文化大院登台的侯美人,“唱了三年了,就是唱不出人家专家的那个韵味儿来”。夕阳红文化大院多年前请了个山西艺人来教了两套鼓点,“一打就打了十几年”。考虑到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培训的渴求,市文联几乎同步启动了本市文艺家下基层建基地活动,计划在全市9个旗县区,建立100个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招募选派200多名文艺志愿者深入到旗县区文化大院、社区、乡村学校、文化少年宫开展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等活动。为了让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市文联为此还成立了市一级文艺志愿者服务协会,通过市民政局审核后,将成为市文联的第12个协会。至此,市文联“三级联动、四层推进”的文艺志愿服务体系完整地构筑起来,中国文联、自治区文联和市文联三级联动,将志愿活动覆盖市、旗县、乡镇、村四级,这也让市文联打造全国文艺志愿者服务示范城市的设想有了落脚点。

WL(2014-05-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