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和问题

家乡区县: 甘肃省甘谷县

    目前中国史学界公认的结论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才开始推行郡县制,商鞅变法开始时间为公元前356年,甘谷县这个地方在春秋早期属于秦国,因此不会早于公元前356年在这里建县。如果认为公元前688年就建立了冀县,这与公认的秦国历史是有明显冲突的。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孝公十三年(公元前349年),初为县,有秩史。” 秦孝公十三年“初为县”,是说秦孝公十三年以后出现的县制与以往不同,所以才说“初为县”,这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正式实施郡县制的时间。“有秩史”就是说,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县令是县之长。在县官之下,开始设置县丞(掌管民政)及县尉(掌管军事)。这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实施郡县制的一个重要标志。

区划

 述

全县共有405个村委,2210个村民小组, 6个社区,97个居民小组,城乡共15.2万户,总人口63.02万人。[1]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大像山镇,邮政编码:741200,电话区号:0938。

 5镇

大像山镇、安远镇、六峰镇、新兴镇、磐安镇。

 11乡

西坪乡、八里湾乡、白家湾乡、金山乡、大石乡、谢家湾乡、古坡乡、礼辛乡、大庄乡、武家河乡、康家滩乡,(原朱圉乡已并入现新兴镇)。

  基础设施

  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渐增强,通信网络覆盖全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商贸流通自古以来比较发达。自唐代起,甘谷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流通异常活跃,以冀城大商场为中心的各类集贸商场共44处。大型购物超市有三保时代购物广场、万家福购物广场、华东超市、金胜电力超市,朱圉朋朋鞋店等,群众购物十分方便。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投资1亿多元,先后新建或拓宽改造了南北滨河路、冀城路、新城路、南环路、富强西路、渭阳路等12条城区主干道,城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新建了冀城广场、火车站广场、甘谷县滨河公园、改造了大什字文化广场和姜维广场,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实施了城区供水二期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市重点项目。启动了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县城西区综合开发工程。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磐安、安远、大石、金山等乡镇小城镇初具规模,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配合完成了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建设,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119条311公里、通村砂砾路258条86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66公里,是“十五”末的6.8倍。

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

甘谷县六峰工业园区为一区三园格局。六峰工业园为核心区,甘谷县磐安工业园区和二十铺工业园为带动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400亩,已入住企业13户,建成3户,在建10户;入住企业资产总额已超过3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上缴税金1.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3000个。三个工业园风格各异,六峰工业园是以轻工食品加工为主,新型建材、化工机械为辅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300多亩,分为工业区、仓储区、服务区;磐安工业园是以电力能源为主,新型建材为辅的重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面积400多亩;二十铺工业园位于大像山镇二十铺村,是以新型建材生产为主的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面积700多亩。三大工业园横跨六峰、大像山、磐安三大镇,各园区分别已有一户企业投入生产。2010年元至6月,六峰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共完成园内生产总值4.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上缴税金2880万元,区内就业人数达到1200人。甘谷县六峰工业园区已成为甘谷县工业经济百花园区中的一朵亮丽奇葩。

农业

丰收玉米图

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花椒种植初具规模,也是当地人们收入可观的一部分。畜牧业

畜牧业以牛、驴、马、猪、羊、鸡的饲养为主,广袤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已逐渐由自产自用转变为农民从事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良种化和规模养殖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以丰裕养殖公司为龙头的一大批规模养殖村和规模养殖公司,肉、蛋、奶产品远销周边省市。

花开 淡墨痕(2014-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