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全国中医重点专科8个及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等技术平台,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有8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此外开展成人教育和各层次的对外教育。
精品课程
该校的《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此外还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名牌专业4个。该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位居全省省属高校和地方中医药院校之首。还有部(局)级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学校现有教学医院22所,实习医院24所,中药实习基地16个。
师资力量
学校由单一的医学门类发展成为集医、工、管、理、经、文和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硕士点24个,学校还有中医药高校唯一的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现有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该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有4位终身教授,23位首席教授。有博士生导师123名、硕士生导师410名。
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共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18个,是首批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和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的试点单位之一,其中博士点、硕士点已经覆盖所有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已经建立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学规模
学校下设14个院部等教学单位;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合办的“广东省中医药职业学院”也设在该校。与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体制的广州中医药研究院,下设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合办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有教学医院22间,实习医院25间,中药实习基地16个,其它类教学基地2个。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重点实验室
已建成5个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中心、基地)。建成了5个综合性教学实验室和1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拥有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5个,部(局)级重点实验室19个(含4个合作)。
学术期刊
有《新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个中文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
学术成果
2004年,在全国学位教育一级学科评估中,该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当时,全省只有2个学科排名 第一,该校占其中之一。该校是最早授权招收外国公费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之一,现对外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人才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承担世界卫生组织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44项,省部级课题218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
学校环境
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三元里校区,占地面积327亩;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的新校区占地面积1450亩。校本部现有职工1025人。图书馆现有三元里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二个图书馆,使用面积32000平方米,藏书总量约70万多册,每周开放时间达96.5个小时。常年在校生近万名,其中研究生1300多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632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