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不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春秋时期,孔子将孝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来提倡;历代皇帝也常常自称“以孝治国”。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是《孝经》的具体化。其实,孝道不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的古代史中,春秋战国时,很少谈孝道;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也很少关注孝道,秦始皇本身的行为也是十足的不孝顺。西汉王朝,孝顺变得非常流行。皇帝自己成为孝顺的表率,皇帝的称号也带有孝字,如:汉武帝全称汉孝武帝。整个汉王朝(东西两汉)都非常注重孝字。唐朝不十分讲究孝道。宋、明、清,孝道又开始受世人推崇,但元朝却不太重视孝道。凡是儒家思想不占统治地位的朝代,孝道就不流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