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贵阳特色文化资源

家乡区县: 贵阳市云岩区

贵阳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人辈出,底蕴深厚,其主要特征是始终贯彻一条吸纳异质文化,宽容互助,和平相处,共生共容的文化主线,又保持了独特的文化个性。目前,贵阳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贵阳,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同时,还有丰富并极具特色的人文环境遗产。

土司文化。贵州土司特别密集,元代在贵州境内设有大小土司300余处,明代加以归并、改置,建立了贵州、播州、思州、思南四大宣慰司,下设安抚司、长官司、蛮夷长官司90余处。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之一的开阳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的马头寨古建筑群,就是宋氏土司的“蛮州总管府”遗址,也是宋氏土司聚族而居的地方,至今宋氏一族仍有几百户居住在那里。

移民文化。贵阳始称“蛮夷之地”,居住的主要是少数民族,然而从战国时楚国将领庄跷的军队路过贵阳,湖北、湖南人开始进入贵阳地区。两汉时期,唐蒙开通南夷地,四川人陆续进入贵阳。除此之外,贵阳历史上还有明初、清初、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随军南下西进和大三线建设等四次大规模的移民。因此,有巨大包容性移民文化在贵阳独具特色。

阳明文化。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他对贵阳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在黔中的王门弟子现在可考证者尚有20余人,他们都先后中举人或进士,这对贵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名士文化。明、清两代贵阳文化灿烂辉煌。明代有杰出诗人谢三秀、杨龙友;清代周渔璜被称为“黔中诗帅”。明清两代贵州出了三名状元一名探花。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创建者为贵阳人李端棻。民国初年先后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的朱启钤为开阳人。20世纪初,贵州一次性选派151名学生留学日本,贵阳人占了大多数,他们学成归国成为学科创始人或带头人。

南明文化。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108公里的沿河两岸都是贵阳最美的自然景观区和民族风情区。同时,南明河流域形成的文化,久远而深厚,至今尚有青岩古镇、南明堂、甲秀楼、六洞桥、太慈桥等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与南明河有关的诗词书画,历史典故,伟人、名人更是数不胜数。

红色文化。由于贵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贵阳地区留有极为丰富的红军长征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遗迹,而且几乎涉及贵阳市现在所辖的区(县、市),如各地的红军标语,红军坟,息烽的集中营旧址,开阳张学良幽禁地等,都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贵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世居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他们与汉族一道形成了民族融合、团结和谐的生存氛围,并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2014-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