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风光

家乡区县: 福建省顺昌县

宝山地处顺昌县境内西北部大干、元坑两镇交界处,属武夷山脉、杉岭东伸支脉,方圆95平方公里。其风景区由石宝山、演山和七台山等三大景区组成,景区内有石宝峰、龙脊、宝峰猿祖、八戒思归等107处自然景点,以及宝山寺、双圣庙、撑腰石等39处人文景点,根据分级评价其中一级景点15处、二级景点67处。其主体山峰石宝峰海拔1304米,是顺昌县第二高峰,历史上为八闽大地名山之一。 宝山之所谓"宝",不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山禅寺和"宝峰齐天大圣"与"通天大圣"两兄弟的"双圣墓",以其国内罕见的元代仿木石构建筑风格和"大圣文化"之实物佐证,为游人们提供了极高的鉴赏价值和科考价值;还有丰富的名贵动植物资源,风景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19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金斑喙凤蝶的繁殖基地,至今还生长有中生代遗留的珍稀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以及侏罗纪残遗至今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和白垩纪残留的裸子植物罗汉松、竹柏、百日青、三尖杉等。

登宝山,沿途有成片原始次森林、野生花果山、万亩毛竹林以及大面积奇松岭,山涧茂林中常有金钱豹、猕猴、岩羊等珍稀走兽出没自然环境优美。至峰巅更是观云海、望日出、赏佛光、眺晚霞等天象景观的绝佳之所。夜至宝山之巅,骋目环顾,近处萤光闪闪,远处万家灯火,犹似置身云雾缥缈的人间仙境。

每年五月,正是宝山杜鹃花开灿烂的日子,信步山中小路,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宛如飞霞布满山谷,红紫纷披、芳菲浪漫,纷纷向你献媚;每年深秋,亦是宝山千年银杏泛黄结果的季节,行于上湖村中小径,透过秋阳遍赏黄叶点点,耳畔万亩松涛,赏心悦目之中忘却了一切登山的疲劳。

宝山之上的宝山寺,

又称宝灵庵,为宝山三庵总称,坐落在宝山主峰南侧,由上庵、下庵、半岭庵组成,主体部分下庵由石构山门、全石构大殿、木构全殿、木构右殿、餐房等组成,为佛道合一的寺庙。宝山寺历代修葺俱可考。1、宝炉:全砂岩石结构,古拙质朴,有对联一幅独具特色:纳九州贡,化万民愆。其意思为:纳全国的贡,化解芸芸众生的罪过,口气之大是在全国民间寺庙中,惟宝山寺绝为仅见。

2、全石构大殿: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元朝灭亡于1368年),为全仿木石结构建筑,其梁柱用料粗巨,契合早期建筑肥梁胖柱审美特征,石构件仿木程度极高,雕刻精美,风格独特,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国家专家考察后,认为全国仅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部供奉:大殿正中供奉三位祖师,即垄志朝、刘志达、杨志远,当地人俗称三济祖师。大殿的佛龛前上方的额枋上有繁体框边美术字的铭文一句:“当今皇帝万岁”,可谓是幽默中带几分机智,是否因此而躲过破四旧时代的劫难,至今还是个谜。

敲钟祈福:可以敲击大殿的大钟八响,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人、为朋友祈福:风调雨顺,顺顺昌昌。 宝山寺,建于元朝到正23年(公元1363年),全寺以砂岩为材,仿照木质建筑结构而建。主祀“三济祖师”,与石猴孙大圣有不解之缘。

元代之谜——宝山寺建筑形成缘由。对宝山寺建筑形成缘由有以下疑问,形成一系列难解之谜:①、元朝统治中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而且统治期间战乱纷起,社会动荡不安,整体文化和科技与其他朝代相比相对落后,而作为当时第四等人的南人(元朝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蒙古人第一等,南人第四等,为最低等人)为何要在1363年(元朝灭亡于1368年),在当地最高峰建造堪称建筑史绝世佳作的全仿木石构建筑,其原因何在?

②、建造如此精致的全仿木结构寺庙,其石料取材于何处?

③、木建筑的细节特征在宝山寺的石构建筑都得以完美体现,且斗拱、搭牵、梁、枋、比例适中。当时工匠是如何掌握这种工艺的?

④、作为堪称建筑史绝世佳作的全仿木石构建筑,是如何躲过600多年来各种劫难,而保存至今呢?

⑤、殿前香炉的对联:纳九州贡,化万民愆。其意思为:纳全国的贡,化解芸芸众生的罪过

山间的半山亭,十八弯古道,撑腰石,观景台,石宝峰,观日岩,棋盘石等等风景秀丽之处,美不胜收

近年来,随着顺昌县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宝山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如今,宝山风景区管理委员还编制了《顺昌宝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宝山,正张开双臂期盼着倾慕您和您亲朋好友的到来。

000(2014-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