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的狮峰寺建于宋朝应有古迹可看. 一时兴起备了干粮起个大早,就从城关起身往山里去,山上无村庄,见到的人少,就赶忙查问路径, 山路很陡老半天才爬到山顶的老庙.。这寺和庙已破败得差不多,,除了山门和围墙是老的,大殿没了油柒看上去很像是民居,有女尼三人住守,尽是诉苦讲深山少香客,要我帮忙到县里讲要拨款维修大殿.我只是在寺里转了一圈就回来了.没看头.
这次吸引我再去的是该寺墓塔很著名,不能不去探访以饱眼福. 当然是包了来回的摩托车去的.寺位在城南3公里上凤村,转上山公路可直达狮峰寺
狮峰山山峰形似一只沉睡雄狮,明正德版《顺昌邑志》有记载“狮子峰在县南,以形似名”,取名“狮峰”.这狮峰寺就深藏在山坳里,而闻名遐迩就为修建此寺在万绿丛中。 寺的早期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是顺昌县早期寺庙建筑之一,古狮峰寺又称狮峰禅院规模宏大,意趣不凡,影响久远。
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盛衰,现存山门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进门为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弥勒殿后为大雄宝殿,乃光绪十六年重修。这是一座高达10余米、面积390余平方米的木构建筑,该建筑重檐歇山顶,由巨型木立柱支撑,梁架结构以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用材硕大,手法洗练。殿内几经修缮,结构犹具宋元时期的规式,左右侧为地藏殿、观音殿。整个寺宇雄伟肃穆,周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 已有僧尼数十人, 一派兴旺发达.1990年,狮峰寺被顺昌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右侧百米处有宋僧墓塔和清僧墓塔,造型美观,目前据说在狮峰寺周围发现百余座僧侣墓葬,有文物专家称之为“狮峰寺高僧陵园”。 该寺的三座僧墓塔,最为奇特. 据《顺昌县志》记载,正中“启祥兴公和尚塔”用长条石竖砌而成,塔基直径90厘米、高2米,塔身呈六角形,从墓碑右首落款时间可知建于康熙年间;右边“镇公和尚塔”,塔基直径90厘米、高1.6米,塔身也呈六角形,两塔塔刹均用花岗石打凿成葫芦状。从右塔旁清道光庚戌年碑刻《山记》“自宋葬鼻祖镇公墓立石塔并仿一座……康熙年间又附葬师祖祥公于墓傍”可知,镇公塔建于宋代,而祥公塔则建于清初。此三座塔中唯一无法考证的是右边墓塔,此塔塔形、塔身均与其它两塔相仿,高2米多,从明正德版《顺昌邑志》推测,右边一墓疑是元代如如居士墓。《顺昌邑志》载,如如居士姓颜,字守中,峰前后巨木皆其手植,后悟禅,至邵武清凉寺坐逝。子孙以其榇归,葬狮子峰。如今,寺中僧众每逢清明时节都不忘在三座墓塔前扫祭师祖。
据说该寺和尚圆寂后唯有得道高僧才能建墓塔,其塔基、塔身、塔刹的高低按得道层次建造。福建各地和尚圆寂后可为其建塔存骨,而独特的是该寺竟然建了墓又在其墓顶再建塔, 实是罕有之事,其原由尚无可考, 但与本县宝山孙大圣墓庙形制应很有关连. 狮峰山方圆4公里内有如此集中的宋、清时期僧墓群,又独少明代的墓塔.实是给人许多不解之谜. 它的历史价值如今尚未被寺僧所重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