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城市-兴宁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东江、韩江上游,地跨北纬:23。51,至24。39,,东经115。28 至116。01,,距省会广州377公里,总人口112.8万人(1999年统计数字)。兴宁市历史悠久,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县,是粤、闽、赣边的交通纽和商贸中心,是粤东一大商品集散地。1994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兴宁县设兴宁市,市治设兴城镇。
兴宁辖境四面环山,中间有350平方公里的盆地,形似扁舟,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105公里。东邻梅县,南毗丰顺,西接五华、龙川,北界平远及江西寻邬。
气候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均气温21。,无霜期长,四季宜耕宜牧,年降雨量 1500毫米,多集中于5-7月。
宁江为兴宁主河,自北向南贯穿盆地中央,汇罗岗河、黄陂河、石马河于合水,自北向东南流经12个镇,于水口注入梅江,全长100多公里。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26种,煤炭储量丰富,是广东省重点产煤区,还有铁、石膏、萤矿石、石灰石、稀土和钒钛磁铁矿等,些外,还拥有大量地下热水资源。
兴宁地理环境优越,能源充足,交通、通讯发达。广梅汕铁路过境43KM,客货运起达广州、深圳、汕头及接梅龙(坎),京九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联成一体;有南北走向的S225省道、横贯东西的205国道,外联江西、福建等省7市20县。县级公路一百多条1100多公里、乡村处处铺坦途。邮电事业超前发展,寻呼、移动电话、图文传真、互联网数据已遍及全市29个乡镇。
兴宁工业有传统的纺织业及明珠球阀、水泥等;农业以水稻为主,在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发展“三高农业”。蜜味和山枇杷、清甜宝山柿、稣脆石马咸味花生、龙田龙眼、 合水柑橙、龙北板栗、铁山及黄蜂窝单丛茶等皆为享有盛誉名特产。
兴宁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又是闻名的“华侨之乡”。
兴宁位于粤东北部,素有“小南京”之称。地理位置优越,扼东厂、韩江之上游。东邻梅县,南邻丰顺,西达五华、龙川,北接平远和江西寻邬。又是三省交汇的陆路交通枢纽,广梅汕铁路横贯兴宁,205国道经过城区,全市城。乡公路水泥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
兴宁市委、市府十分重视旅游业。市府对发展经济提出采取“五动措施”即:“投资拉动、外向带动、工业推动、商贸启动、旅游带动”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市投入景区开发建设资金3500万元,宾馆建设资金6500万元。目前全市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点)逐年增多、接待环境大大改观、游客逐年增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游、吃、住。购、娱的旅游要索。
兴宁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古八景“神光夜气”、“鸡鸣春晓”、“墨池书屋”、“龙母遗迹”等闻名遐迩。新八景以神光山、合水水库旅游区为代表。神光山旅游区紧邻兴城,秀丽的山川、美丽的传说与古老的寺、坛、池融为一体,以宗教文化和风景名胜称著于海内外,为粤东著名宗教胜地和旅游区,尤其在重阳佳节,往神光山登高远望的海内外游客和方圆数十公里的群众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合水水库风景区,兼具山、水、田园之胜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黄蜂窝茶山旅游区、罗浮渡田河旅游区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各具风采,声誉日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