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吹糖人”,其实吹出的“人”形很少,大部分为各种动物。因为它们的主顾大部分是儿童,吹糖人动物形状更惹他们喜爱。“吹糖人的”在老北京也是一个行业。小贩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带架的长方柜,柜下方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小炭炉,炉上有一盛着麦芽糖溶化为糖稀的铁勺。木架分为两层,每层均有数个小插孔,便于插放糖人,架边挂着装有小苇杆的布袋,架下有两个抽屉,放着各种形状的木模子与滑石粉。挑子的另一头,亦为一水柜,里面存放未溶化的麦芽糖块和苇杆等。来买的大多是小孩,也有是大人领着小孩。这玩艺,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了。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要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也不肯离去,羡慕地盯着这些“糖人”。有的小孩图快,交钱买一个现成的;有人指定形状要求现做。这时,小贩就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种形状: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最惹孩子喜爱的是“孙猴”。“孙猴”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不流时,则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这套玩艺称为“猴拉稀”,最受孩子们欢迎,不过价格要比其它“糖人”贵一些。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