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体衣相伴的主要有:缠腰子,类似坎肩,双层或多层,于腰际间隔做成可装钱物的几个衩衩,亦称口袋,即兜。麦收时做零工的“麦客”多着此御寒而散热。裹肚子,也称满腰转,还有叫围肚子、围腰子的,用多层布制做的贴身扎在腰间的宽带子,或以两端相应的纽扣或以两端连结的线绳系紧,为男性专用品。根据需要和布料,可设置四至六个腰兜,便于藏带钱物。腰兜多以精工绣以鸳鸯戏水或牡丹示富,或云字连接,皆有特定寓意。民歌里唱道:“我给你绣个满腰转,搭贴了多少针和钱;云子绣在四角子,牡丹绣在落脚子。”套裤,是没有裤腰和裆的套在外裤上的护腿用品,臀股外漏,以布绳(带)系于腰带上。分单、棉两种,男女皆备,多在乘坐驴马走亲访友或赶庙会时用。膝裤,是扎绑在外裤下部的装饰品,长多在八寸,宽只有六寸,双层,面料颜色须与外裤迥异,四角绣上花卉,并有绸带飘在腿边。有花儿唱道:“青缎子膝裤红缎子穗,金莲(的)小脚绣花鞋;枣红马上开开(了)一枝梅,咋不叫人(者)爱呢!”
足衣境内麻鞋、草鞋、木底鞋,系古代的屐的延续。近代至现代,麻鞋有偏耳与圆头之分,不仅春夏秋可穿,冬季足裹毡布亦可穿,以其轻快耐磨,尤为车夫、脚户所喜。另有木屐子,如小木凳,以绳或带系于足上,多于雨天穿。木底鞋绱以布帮,多为小脚妇女穿,放足后逐渐消失。清末至民国,男鞋有双鼻梁直底鞋,还有俗名牛舔鼻鞋亦兴盛一时,妇女多穿圆口鞋,也有方口鞋,后又出现偏扣鞋,是方口鞋一种新式样,以青、蓝两色为时尚。同样,男女皆穿布袜,布袜袜底多绣上各种图案,有的图案表达绵绵情意者,系女性为丈夫或情人特别属意制做。至今仍有老年喜穿布袜。另有羊毛擀制的毡袜,为越冬用品。后期,针织线袜兴起,渐占优势。
境内尤为独特的是,妇女在纳鞋底时,多在针针线线上浸蕴着对丈夫的祝福与期待。如以针脚在鞋底中心部位拼成两个菱形各以一端相套叠,称为“方胜”,表示心心相印,永不分离;再如以九个针脚组成一个斜方,继之以九个斜方连成三行,每行三块,寓以九九(久久)同心。与之相通的,妇女在做鞋垫时,更以一针一线拼成各种寄寓情爱与祝愿的图案,如莲生并蒂、鱼跃龙门、鸳鸯戏水、松柏长青等等,或直接以细针密线组成“千里平安”、“前程似锦”、“贯千”等祈愿等语句。在彩色搭配上以红、绿、紫等为主,表达着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期盼。还有儿童穿的虎头鞋、猫头鞋、猪头鞋,皆以形似名之,多有不同的诠释和寓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