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沔阳(今仙桃市),荆州,江陵等地的汉族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欢喜坨的由来
来由一:1930年代,汉阳棉花街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店子,专做“欢喜坨”[1]。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起锅后倒入另一口有饴糖的锅中翻炒,再起锅,转入铺满芝麻的箩筐内簸几簸,欢喜坨就做成了。它形如核桃、外酥内软、甜而不腻,是当时流行的早点,沿街叫卖的小贩称它为“白糖欢喜坨”。
这段文字来源于武汉一本饮食杂志,它真实地记载了沔阳欢喜坨打进省城大市场的过程,可以证明欢喜坨的发源地就是沔阳。沔阳人一般把逗人喜爱的小孩称为欢喜坨,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才把食物喊成欢喜坨吧。如今武汉有个叫欢喜坨的笑星,红得很,一夜赶好几个场子,赚了个饱。此人长得圆圆滚滚、憨憨实实,着实令人欢喜
来由二: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97324313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973243138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GM19940229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ser/default.aspx
我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hubei/huanggang_xishu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