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英文简称:HNU)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海南省,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建的综合性高校、国家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14所院校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也是海南省唯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工作站、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高校。
截至2014年4月,海南大学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200余亩(约341.5万平方米)。学校在校生4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5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70余人,硕士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33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00余人,在职研究生1380余人,在校留学生240余人,培养留学生1500余人。
1947年初,由宋子文、陈策、颜任光、梁大鹏[3]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仁人志士发起,联合当地社会名流和一些琼籍爱国侨胞共同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学筹委会,开启了海南历史上创建高等教育的先河[4]。
1947年11月,海南农业学校改建为私立海南大学,私立海南大学成立。[1]
海南大学历史照片(30张)
私立海大学校在前后三年多的办学时间里,艰苦创业,为当地培[3]养了近2000余名人才。私立海南大学于1950年撤销 ,虽然学校创办的历史很短,但先辈们矢志振兴海南教育的壮举和远见卓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但由于建校心切,私立海南大学董事会于1947年秋成立后,未经立案,即于当年11月招生开学,到第二年5月才拟妥文件,申请立案,这件事情,却险些让刚刚成立的海大失去办学资格。[1]
194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但要求修改某些条文措辞。1948年,海大董事会经由广东省教育厅再次呈交备案材料,至此董事会立案问题算是完全解决了。但对于海南大学本身的立案,教育部仍不肯放松审查。 194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派督学阮康成赴海大视察。国民政府教育部 阮康成视察至8月完后指出[3],并提交教育部报告: 扩大本岛招生数。阮康成指出,当时的私立海南大学学生以外地人为主,本岛学生仅占四分之一。因此他建议,应设法多收本岛学生及华侨子弟,“以宏设校初衷”。 应重农医发展[3]。当时海南岛急需人才,尤以农医最为迫切。因此阮康成建议,应着重发展农医二学院。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及数学系仅学生一二名,形同虚设。阮康成提议,不如暂时停办。 图书仪器待添置。当时私立海南大学的图书仅一万余册,其中多数为文学类,字典、百科全书等尤其缺乏。而仪器方面,仅够普通实验用,研究性工作无法开展。
海南大学校园风光(17张)
1949年8月中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随即私立海大撤销,在原址上建起了南方大学海南分校[5]。1952年南方大学撤销。[1]
1958年,在海南儋州市宝岛新村成立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6]。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50年来,“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度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
国,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为热区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